《六国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国论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2.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3.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4. 暴霜露(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古义:______________
2.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今义:父亲的父亲 古义:______________
3.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件事
古义:______________
4.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今义:文学体裁的一种 古义:______________
5. 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今义: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义:______________
6.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古义: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兵
非兵不利()
而秦兵又至矣()
2. 亡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义不赂秦()
2. 李牧连却之()
3.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5.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6. 以地事秦()
7.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8.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9. 始速祸焉()
10.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 洎牧以谗诛。()
3. 是又在六国下矣。()
4.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5. 斯用兵之效也。()
参考答案
一、1. “厌”通“餍”,满足;2. “当”通“倘”,如果;3. “无”通“毋”,不要;4. “暴”通“曝”,暴露。
二、1. 它的实际数量。2. 泛指祖辈、父辈。3. 表示由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至于”“以至”。4. 先例。5. 智谋与力量。6. 这样以后。
三、1. 名词,兵器、武器/名词,军队;2. 失去的/灭亡/逃亡的人。
四、1. 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2.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3. 名词用作动词,礼待。4. 名词用作动词,吞下。5. 名词做状语。日,每天;月,每月。6. 名词用作动词,侍奉。7. 形容词用作动词,坚持到底。8. 名词用作状语,按理来说。9. 形容词用作动词,招致。10. 形容词用作名词。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五、1. 被动句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胁迫啊!
2. 被动句 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
3. 判断句 这是比六国还要差了。
4. 判断句 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
5. 判断句 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
- 上一篇:“铫期字次况,颍川郏人也”原文及译文解析
- 下一篇:《荆轲刺秦王》阅读练习答案
猜您喜欢更多》
- 醉蓬莱(丁酉春题江州琵琶亭,时
- 虞美人(城山堂试灯)
- 醉蓬莱(代寿昌州守叔祖)
- 虞美人_黄帘绿幕窗
- 醉蓬莱(和韵)
- 虞美人_花心定有何
- 醉蓬莱(丁亥寿蜀帅)
- 虞美人(客中送春)
- 玉楼春(乙酉九日)
- 醉蓬莱(寿八窗叔)
- 醉蓬莱(书院延桂有集,不及与)
- 醉蓬莱(癸丑寿吕马帅)
- 莺啼序(赵宜可以余讥其韵,苦心
- 永遇乐(余方痛海上元夕之习,邓
- 虞美人(咏海棠)
- 莺啼序_闷如愁红著
- 醉蓬莱(灯前想像胜集,和韵)
- 虞美人(咏牡丹)
- 虞美人_犹疑绿萼花
- 虞美人_天香国色辞
- 虞美人(扬州卖镜,上元事也,用
- 醉蓬莱(寿别制垣)
- 忆秦娥_收灯节。霖
- 虞美人_魏家品是君
- 醉蓬莱(庚戌寿章仓)
- 忆秦娥_收灯节
- 虞美人_寿安楼子重
- 永遇乐
- 莺啼序(感怀)
- 虞美人(大红桃花)
与“《六国论》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高中文言文阅读
- 王孙满对楚子原文及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 陈情表原文及翻译一
- 2021年最新与朱元思
- 得过且过文言文翻译
- 口技文言文翻译及原
- 马说
- 狼子野心文言文翻译
- 诫兄子严敦书原文及
- 二犬情深文言文原文
-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翻
-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知
- 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
- 爱莲说翻译劝解及写
- 桃花源记翻译及译文
- 扁鹊见蔡桓公文言文
- 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
- 朱子家训的解释和意
- 介之推不言禄主要内
- 扁鹊见蔡桓公的寓意
- 六一居士传原文及翻
- 方山子传的主旨是什
- 《明史·杨继盛传》
- 项羽之死知识点归纳
-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
- 战国策文言文翻译及
- 《卫灵公天寒凿池》
- 大道之行文言文阅读
- 《大道之行》文言文
- 苏轼作品大勇文言文
精品推荐
-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4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3
-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