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 北山移文文言文赏析
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 北山移文文言文赏析
文言文始终是语文学习无法绕开的一座大山,与其畏惧逃避它,不如正面面对,其实文言文想要学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只要大家多读多看多记,还是可以轻松面对的。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北山移文文言文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作品介绍】
《北山移文》是孔稚珪guī的代表作。孔稚珪,字德璋,会稽郡山阴县人,生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卒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年)。孔稚珪生平不乐世务,而喜好诗文。移文是古代文书的一种,相当于现代的公开信,是用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谴责他人作风的一种文体。孔稚硅运用这种文体,假托北山山神的旨意,通过拟人手法,讥讽了那些表面清高实际上贪图名利的假隐士的丑恶心态。本文以赋的形式写成。孔稚珪为了表现自己的文采,在文中堆砌了大量的典故,充斥了艳丽的辞藻。他注重押韵,属对精工,确实写成了一篇十分华美的文章。但是,与前面陶渊明那三篇朴实无华、自然清新的文章放在一起,却反而显得内容苍白了。陶渊明是真正当了隐士的;孔稚珪虽然戏谑他人,自己却先在宋朝任职记室参军,后在齐朝官至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何况,真正的隐士是不去计较他人作为的,而孔稚珪却为此大动笔墨,这又与醉心桃花源的陶渊明大相径庭。
【原文】
北山移文
作者:[南朝·梁]孔稚珪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1],驰烟驿路,勒移山庭[2]。夫以耿介拔俗之标[3],萧洒出尘之想[4],度白雪以方洁[5],干青云而直上[6],吾方知之矣。
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7],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8],闻凤吹于洛浦[9],值薪歌于延濑[10],固亦有焉。
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11],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12]。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13],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14],山阿寂寥,千载谁赏!
世有周子,隽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15]。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16],偶吹草堂,滥巾北岳[17]。诱我松桂,欺我云壑[18]。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19]。
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20]。风情张日,霜气横秋[21]。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22]。谈空空于释部,覈玄玄于道流[23],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24]。
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25],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26],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27]。风云悽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28],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至其钮金章,绾墨绶[29],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30]。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31]。道帙长摈,法筵久埋[32]。敲扑諠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33]。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于结课,每纷纶于折狱[34],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35],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36]。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磵户摧绝无与归[37],石径荒凉徒延佇[38]。至于还飙入幕,写雾出楹[39],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猨惊。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40]。于是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41]。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
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42]。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43]。
今又促装下邑,浪栧上京[44],虽情殷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45]。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碧嶺再辱,丹崖重滓[46],尘游躅于蕙路,汙渌池以洗耳[47]。宜扃岫幌[48],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49]。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50]。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51]。请迥俗士驾,为君谢逋客[52]。
——选自胡刻本《文选》
【注释】
[1]英、灵:神灵。草堂:周颙在钟山所建隐舍。[2]驿路:通驿车的大路。勒:刻。[3]耿介:光明正直。拔俗:超越流俗之上。标:风度、格调。[4]萧洒:脱落无拘束的样子。出尘:超出世俗之外。[5]度:比量。方:比。[6]干:犯,凌驾。[7]物表:万物之上。霞外:天外。[8]芥:小草,此处用作动词。眄(miǎn免):斜视。屣(xǐ徙):草鞋,此处用作动词。万乘:指天子。[9]“闻凤吹”句:《列仙传》:“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作凤鸣,常游于伊、洛之间。”浦:水边。[10]“值薪歌”句:《文选》吕向注:“苏门先生游于延濑,见一人采薪,谓之曰:‘子以终此乎?’采薪人曰:‘吾闻圣人无怀,以道德为心,何怪乎而为哀也。’遂为歌二章而去。”值:碰到。濑(lài赖):水流沙石上为濑。[11]参差(chēncī琛疵):不一致。苍黄:青色和黄色。翻覆:变化无常。[12]翟子:墨翟。他见练丝而泣,为其可以黄可以黑。(见《淮南子·说林训》朱公:杨朱。杨朱见歧路而哭,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同上)[13]乍:初、刚才。心染:心里牵挂仕途名利。贞:正。黩:污浊肮脏。[14]尚生:尚子平,西汉末隐士,入山担薪,卖之以供食饮(见《高士传》)。仲氏:仲长统,东汉末年人,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尝叹曰:“若得背山临水,游览平原,此即足矣,何为区区乎帝王之门哉!”(《后汉书》本传)[15]周子:周颙(yóng庸)。隽(jùn,俗:卓立世俗。亦玄亦史:《南齐书·周颙传》称周汎涉百家、长于佛理、兼善老易。玄,玄学,老庄之道。[16]东鲁:指颜阖(hé合)。《庄子·让王》:“鲁君闻颜阖得道人也,使人以幣先焉。颜阖守陋闾,使者至曰:‘此颜阖之家与?’颜阖对曰:‘此阖之家。’使者致幣。颜阖对曰:‘恐听者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南郭:《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嗒然,似丧其偶。”[17]偶吹:杂合众人吹奏乐器。用《韩非子·内储说》“滥竽充数”事。巾:隐士所戴头巾。滥巾,即冒充隐士。北岳:北山。[18]壑(hè赫):山谷。[19]江皋:江岸。这里指隐士所居的长江之滨钟山。缨情:系情,忘不了。[20]拉:折辱。巢父、许由,都是尧时隐士。《高士传》:“尧让天下于许由,不受而逃去。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颖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21]张:张大。横:弥漫。[22]幽人:隐逸之士。王孙:指隐士。《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23]空空:佛家义理。佛家认为世上一切皆空,以空明空,故曰“空空”。释部:佛家之书。覈(hé核):研究。玄玄:道家义理。《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流:道家之学。[24]务光:《列仙传》:“务光者,夏时人也……殷汤伐桀,因光而谋,光曰:‘非吾事也。’汤得天下,已而让光,光遂负石沉窾水而自匿。”涓子:《列仙传》:“涓子者,齐人也。好饵术,隐于宕山。”俦:匹敌。[25]鸣驺(zōu邹):指使者的车马。鸣,喝道;驺,随从骑士。鹤书:指徵召的诏书。因诏板所用的书体如鹤头,故称。陇:山阜。[26]尔:这时。轩:高扬。袂(mèi妹)耸:衣袖高举。[27]芰(jì技)制、荷衣:以荷叶做成的隐者衣服。《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抗:高举,这里指张扬。走:驰骋。这里喻迅速。[28]咽(yè夜):悲泣。怆(chuàng创):怨怒的样子。[29]纽:系。金章:铜印。绾(wǎn挽):系。墨绶:黑色的印带。金章、墨绶为当时县令所佩带。[30]跨:超越。属城:郡下所属各县。百里:古时一县约管辖百里。[31]张:播。海甸:海滨。驰:传。浙右:今浙江绍兴一带。[32]道帙(zhì秩):道家的经典。帙:书套,这里指书籍。摈:一作“殡”,抛弃。法筵:讲佛法的'几案。埋:废弃。[33]敲扑:鞭打。牒诉:诉讼状纸。倥偬(kōngzǒng空总):事务繁忙迫切的样子。[34]绸缪(chóumóu愁谋):纠缠。结课:计算赋税。折狱:判理案件。[35]笼:笼盖。张赵:张敞、赵广汉。两人都做过京兆尹,是西汉的能吏。往图:过去的记载。架:超越。卓鲁:卓茂、鲁恭。两人都是东汉的循吏。箓簿籍。[36]希踪:追慕踪迹。三辅:汉代称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三辅豪:三辅有名的能吏。九州:指天下。牧:地方长官,如刺史、太守之类。[37]磵:通“涧”,摧绝:崩落。[38]延佇(zhù助):长久站立有所等待。[39]还飙(biāo标):回风。写:同“泻”,吐。楹:屋柱。[40]投簪:抛弃冠簪。簪,古时连结官帽和头发的用具。逸:隐遁。兰:用兰做的佩饰,隐士所佩。缚尘缨:束缚于尘网。[41]攒(zǎn)峰:密聚在一起的山峰。竦:同“耸”,跳动。献嘲、腾笑、争讥、竦诮,都是嘲笑、讥讽的意思。[42]遣:一作“遗”,排除。[43]骋、驰:都是传播之意。逸议:隐逸高士的清议。素谒:高尚有德者的言论。[44]促装:束装。下邑:指原来做官的县邑(山阴县)。浪栧(yè页):鼓棹,驾舟。[45]殷:深厚。魏阙:高大门楼。这里指朝廷。假步:借住。山扃(jiōng坰):山门。指北山。[46]重滓(zǐ子):再次蒙受污辱。[47]躅(zhú烛):足迹。汙:污。渌池:清池。[48]岫幌(xiùhuǎng袖谎):犹言山穴的窗户。岫,山穴。幌,帷幕。[49]杜:堵塞。妄辔:肆意乱闯的车马。[50]颖:草芒。[51]飞柯:飞落枝柯。乍:骤然。扫迹:遮蔽路径。[52]君:北山神灵。逋客:逃亡者。指周颙。
上述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和北山移文文言文赏析的文言文知识,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文言文知识的同学们,可以多多关注查字典诗词网。
- 标签:
猜您喜欢更多》
- 七言十二句赠驾部吴郎中七兄
- 刘苏州寄酿酒糯米,李浙东寄杨柳
- 竹窗
- 昨以拙诗十首寄西川杜相公,相公
- 侍中晋公欲到东洛,先蒙书问,期
- 喜入新年自咏 时年七十一。
- 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
- 狂吟七言十四韵
- 卖骆马
- 初致仕后戏酬留守牛相公 并呈分
- 与诸同年贺座主侍郎新拜太常,同
- 有双鹤留在洛中,忽见刘郎中依然
- 黄石岩下作
- 近见慕巢尚书诗中屡有叹老思退之
- 蜀路石妇
- 长乐亭留别
- 令狐相公拜尚书后有喜从镇归朝之
- 燕子楼三首
- 对新家酝玩自种花
- 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
- 李十一舍人松园饮小酎酒,得元八
- 李留守相公见过,池上泛舟,举酒
- 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
- 残春晚起伴客笑谈
- 种荔枝
- 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忆与微
- 长斋月满,携酒先与梦得对酌,醉
- 身报心
- 玩新庭树,因咏所怀
-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
与“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 北山移文文言文赏析”相关课外文言文阅读
- 王孙满对楚子原文及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 陈情表原文及翻译一
- 2021年最新与朱元思
- 得过且过文言文翻译
- 口技文言文翻译及原
- 马说
- 狼子野心文言文翻译
- 诫兄子严敦书原文及
- 二犬情深文言文原文
-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翻
-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知
- 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
- 爱莲说翻译劝解及写
- 桃花源记翻译及译文
- 扁鹊见蔡桓公文言文
- 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
- 朱子家训的解释和意
- 介之推不言禄主要内
- 扁鹊见蔡桓公的寓意
- 六一居士传原文及翻
- 方山子传的主旨是什
- 《明史·杨继盛传》
- 项羽之死知识点归纳
-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
- 战国策文言文翻译及
- 《卫灵公天寒凿池》
- 大道之行文言文阅读
- 《大道之行》文言文
- 苏轼作品大勇文言文
精品推荐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天津市
-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 冀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二课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8
-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