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从冗入闲,然后觉闲中之滋味最长。
冷:寂寞、闲散。
热:指名位权势。
当一个人从名利场中退出来以后,冷眼旁观那些热衷于名利的人,才发现在名利场中的奔波劳碌毫无意义;当一个人从忙碌不堪的环境中脱身回到闲暇的生活中,才发觉在...
[查看详细 ]
-
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这是唐雪峰和尚的上堂语。竹影月影均是幻觉,世间一切事物与天上明月才是实体,比喻心智。
水流任...
[查看详细 ]
-
心虚则性现,不息心而求见性,如拨波觅月;意净则心清,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素镜增尘。
心虚:指心中没有杂念。
性:与生俱来的气质,《中庸》中有“天命之谓性”。
只有在内心了无一丝杂念,人的善良本性才会出现,心神不宁而想要发现本性,那就像拨开水来找水中月亮...
[查看详细 ]
-
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
当:处理。
要用冷静的眼光观察人,用冷静的耳朵去听他人的言语,用冷静的心情处理感情,用冷静的头脑去思考事理。
君子宜静不宜动,自己有智慧也不用来考虑,使每一个臣下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自己有勇力也不逞威风,使臣...
[查看详细 ]
-
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惟静者为之主;水木之荣枯,竹石之消长,独闲者操其柄。
潇洒:飘然自在无拘束。
权:秤锤,引申为计量得失。
清风下的花朵随风摇曳显得特别飘然洒脱,雪夜中的月光逐云辉映,形影显得特别明朗清宁,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享受这种怡人的景色;...
[查看详细 ]
-
诗思在灞陵桥上,微吟就,林岫便已浩然;野兴在镜湖曲边,独往时,山川自相映发。
灞陵桥上:灞陵桥在今西安市东,古人多在此送别。
林岫:林指山林,岫指峰峦。
浩然:广大。
镜湖:在浙江省绍兴会稽山北麓。
诗的灵在寂寞的原野上出现,当文思涌出诗性奔发时...
[查看详细 ]
-
今人专求无念,而终不可无。只是前念不滞,后念不迎,但将现在的随缘打发得去,自然渐渐入无。
随缘:佛家语,随着各种的因缘。佛教认为由于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使身心受到感触叫缘,因其缘而发生动作称随缘。
如今的人一心想要做到心中没有杂念,却又始终做不到。其实只要...
[查看详细 ]
-
松涧边携杖独行,立处云生破衲;竹窗下枕书高卧,觉时月侵寒毡。
衲:和尚穿的衣服,此处指宽大的衣服。
在长着松树的山涧边扶着手杖独自缓步而行,随处可见的云雾仿佛从破旧的衲衣中飘出来的一样;在竹制的窗下枕着书卷放心而眠,醒来时月色已照到了单薄的毡被上。
“...
[查看详细 ]
-
舍己毋处其疑,处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俱非矣。
舍己:就是牺牲自己。
毋处其疑:不要存犹疑不决之心。
假如一个人在关键时刻需要做自我牺牲,就不应存有计较利害得失的观念,有了这种观念就会对自己要做的这种牺牲感到犹疑不决,那...
[查看详细 ]
-
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
不退之轮:佛家语,轮指法轮。佛家认为,佛法能摧毁众生的罪恶,所以佛法就像法轮,能碾碎山岳岩石和一切邪魔恶鬼,而且认为法轮并不停在一处,就像一般的车轮一样到处辗转,所以称为不...
[查看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