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之麋》
文言文原文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翻译
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小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翘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呵斥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麋鹿去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麋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麋鹿逐渐长大了,忘记了自己是只鹿,把狗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因为害怕主人,于是和麋鹿玩耍,和麋鹿十分友善,然而时常地舔自己的舌头(指想要吃掉麋鹿)。三年之后,麋鹿走出家门,看见大路上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麋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杀了吃掉,麋鹿的尸骨七零八落地散落在路上,麋鹿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
注释
畋(tián), 打猎.
麋(mí)麑(ní):小鹿。
之:代指麋鹿。
畜(xù):饲养。
垂涎:流口水。
扬尾:摇尾巴。
皆:都
其人怒,怛之。怛(dá),惊吓,呵斥。其:那个。之:代群犬。
是:这。
日:天天、每天。
习示之:之:代群犬。
良:的确。
自是:从此。自:从。是:这。
就:接近。
习:常常。
偃(yǎn) :互相碰撞翻滚。
啖其舌:舔它自己的舌头(想吃鹿) 啖(dàn),吃,这里的意思是舔。
稍:渐渐,逐渐。
善:友好,友善。
走:跑(过去)。
抵触:相互亲近地碰撞。
甚:很。
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使:让。
如:依照,按照。
益:更加。
就:接近。
俯仰:周旋,应付。
积久:日子一久。
涎(xián),唾沫,口水。
示:给••••••看。
众:多。
共:一起。
以为:把……当作。
是:指示代词,这个,这样。
稍使与之戏:戏:游戏,玩耍 之:代群犬。
忘己之麋也:之:助词,无实意。
然时啖其舌:然:表转折。其:自己的。
悟:明白。
狼藉:指麋鹿的尸体、尸骨
解读
《临江之麋》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写。《三戒》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讽刺了社会上的三种人。按作者在"序"中所说,"临江之麇"所讽刺的是"依势以干非其类",就是倚仗他人势力求得与对方要好的那种人。
附录:《三戒》全文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恒:常常。推己之本,审察自己的实际能力。推,推求。),而乘物以逞(乘物以逞:依靠别的东西来逞强。),(我常常厌恶世上的有些人,不知道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而只是凭借外力来逞强;)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干:触犯。),出技以怒强(怒:激怒。),窃时以肆暴(窃时:趁机。肆暴:放肆地做坏事。),然卒迨于祸(迨(dài)及,遭到。)。(或者依仗势力和自己不同的人打交道,使出伎俩来激怒比他强的对像,趁机胡作非为,但最后却招致了灾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麋(mí):形体较大的一种鹿类动物。),似其事,作《三戒》。(有位客人同我谈起麋、驴、鼠三种动物的结局,我觉得与那些人的情形差不多,于是就作了这篇《三戒》。)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临江:唐县名,在今江西省清江县。畋(tián):打猎。),得麋麑(麑(ní):鹿仔。),畜之(畜:饲养。)。(临江有个人出去打猎,得到一只幼麋,就捉回家把它饲养起来。)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刚踏进家门,群狗一见,嘴边都流出了口水,摇着尾巴,纷纷聚拢过来。)其人怒,怛之(怛(dá):恐吓。)。(猎人大怒,把群狗吓退。)自是日抱就犬(自:从。是:这。日:天天、每天。就:接近。),习示之(习:常常。),使勿动(使:让。),稍使与之戏。(从此猎人每天抱着幼麋与狗接近,让狗看着习惯,不去伤害幼麋,并逐渐使狗和幼麋一起游戏。)积久,犬皆如人意(如:依照,按照。)。(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狗都能听从人的意旨了。)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良:真,确。),抵触偃仆(抵触:用头角相抵相触。偃:仰面卧倒。仆:俯面卧倒。),益狎(益:更加。狎:态度亲近但不庄重。)。(幼麋稍微长大后,却忘记了自己是麋类,以为狗是它真正的伙伴,开始和狗嬉戏,显得十分亲暱。)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善:友好,友善。俯仰:低头和抬头。),然时啖其舌(啖(dàn):吃,这里是舔的意思。)。(狗因为害怕主人,也就很驯顺地和幼麋玩耍,可是又不时舔着自己的舌头,露出馋相。)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走:跑(过去)。)。(这样过了三年,一次麋独自出门,见路上有许多不相识的狗,就跑过去与它们一起嬉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狼藉:散乱。),麋至死不悟。(这些狗一见麋,又高兴又恼怒,共同把它吃了,骨头撒了一路。但麋至死都没有觉悟到这是怎么回事。)
该文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按作者在“序”中所说,“临江之麇”所讽刺的是“依势以干非其类”,就是倚仗他人势力求得与对方要好的那种人。“至死不悟”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怜与可悲。这则寓言故事在写法上突出的是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写出犬吞食弱者的本性;“外犬见而喜且怒”用拟人的笔触刻画犬的心理活动。
黔之驴
黔无驴(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治所在今四川省彭水县,辖地相当于今彭水、酉阳、秀山一带和贵州北部部分地区。现以“黔”为贵州的别称。),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至则无可用(则:却。),放之山下。(黔地没有驴子,喜欢多事的人就用船把驴运了进去。运到以后,发现驴子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到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庞然:巨大的样子。),以为神(以为神:以为,把……当做……。神,神奇的东西。)。(老虎看到驴子那巨大的身躯,以为是神仙。)蔽林间窥之(蔽林间窥之: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蔽,隐蔽,躲藏。窥,偷看。),稍出近之(稍出近之:渐渐的接近它。稍:渐渐。近:接近。),慭慭然,莫相知(慭(yìn)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莫相知:不了解它。莫,不。)。(就躲到树林间暗中偷偷地看,一会儿又稍稍走近观察,小心翼翼,但最终还是识不透驴子是什么东西。)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大骇:非常害怕。远遁:逃到远处。遁:逃走。),以为且噬己也(以为且噬己也。以为:认为。且:将要。噬:咬。),甚恐。(一天,驴子大叫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躲起来,以为驴子将要咬自己,极为恐惧。)然往来视之(然往来视之。然:然而,但是。往来:来来往往。视:观察。),觉无异能者。(然而来回观察驴子的样子,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益习其声(益:逐渐。习:熟悉。),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终不敢搏:始终不敢扑击它。搏:搏斗,搏击。)。(后来老虎更听惯了驴子的叫声,再走近驴子,在它周围徘徊,但最终还是不敢上前拚搏。)稍近益狎(近:走进,靠近。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荡倚冲冒(荡:碰撞。倚:靠近。冲:冲击,冲撞。冒:冒犯。),驴不胜怒(驴不胜怒:驴禁不住发怒了。胜:禁得起,受得住。),蹄之(蹄:名词作动词,用蹄子踢。)。(又稍稍走近驴子,碰撞、靠近、冲击、冒犯它,驴子忍不住大怒,就用蹄来踢。)虎因喜,计之曰(计之:盘算着这件事。之:代驴子生气只能踢的情况。):“技止此耳(技止此耳:止:通“只”,只,仅。此:这(些)。)!”(老虎见了大喜,心中盘算道:“本领不过如此罢了。”)因跳踉大㘎(跳踉(liáng):跳跃。㘎(hǎn):同“吼”,怒吼。),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乃:才。去:离开。)。(于是老虎腾跃怒吼起来,上去咬断了驴子的喉管,吃尽了驴子的肉,然后离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类:似乎,好像。德:道行。),(唉!驴子形体庞大,好象很有法道,)声之宏也类有能,(声音洪亮,好象很有本领,)向不出其技,(假使不暴露出自己的弱点,)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那么老虎虽然凶猛,也因为疑虑畏惧而终究不敢进攻;)今若是焉,悲夫!(而现在却落得这个样子,真是可悲啊!)
该文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该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此外,以“三戒”为三篇文章的总题目,并以“黔之驴”为该文的题目,也表明作者讽刺意图的指向。但读者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该文的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永:永州,在今湖南省零陵县。),畏日(畏日:怕犯日忌。旧时迷信,认为年月日辰都有凶吉,凶日要禁忌做某种事情,犯了就不祥。),拘忌异甚(拘忌异甚:禁忌特别奇怪;禁忌迷信特别多。)。(永州有某人,怕犯日忌,拘执禁忌特别过分。)以为己生岁直子(生岁直子:出生的年份正当农历子年。生在子年的人,生肖属鼠。直,通“值”。);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僮:童仆,这里泛指仆人。)。(认为自己出生的年分正当子年,而老鼠又是子年的生肖,因此爱护老鼠,家中不养猫狗,也不准仆人伤害它们。)仓廪庖厨(仓廪(lín):粮仓。庖厨:厨房。),悉以恣鼠(恣:放纵。),不问。(他家的粮仓和厨房,都任凭老鼠横行,从不过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因此老鼠就相互转告,都跑到某人家里,既能吃饱肚子,又很安全。)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椸(yí):衣架。),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某人家中没有一件完好无损的器物,笼筐箱架中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吃的大都是老鼠吃剩下的东西。)昼累累与人兼行(累累:一个接一个。兼行:并走。),夜则窃啮斗暴(窃啮(niè):偷咬东西。),(白天老鼠成群结队地与人同行,夜里则偷咬东西,争斗打闹,)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各种各样的叫声,吵得人无法睡觉。但某人始终不觉得老鼠讨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过了几年,某人搬到了别的地方。)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后面的人住进来后,老鼠的猖獗仍和过去一样。)其人曰:“是阴类(阴类:在阴暗地方活动的东西。),恶物也,盗暴尤甚(盗暴:盗吃食品、糟踏物品。)。且何以至是乎哉?”(那人就说:“老鼠是在阴暗角落活动的可恶动物,这里的老鼠偷咬吵闹又特别厉害,为什么会达到这样严重的程度呢?”)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阖(hé):关闭。),购僮罗捕之(购僮:这里指“雇工”。),( 于是借来了五六只猫,关上屋门,翻开瓦片,用水灌洞,奖励仆人四面围捕。)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捕杀到的老鼠,堆得象座小山。都丢弃在隐蔽无人的地方,臭气散发了数月才停止。)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唉!那些老鼠以为吃得饱饱的而又没有灾祸,那是可以长久的吗?)
- 上一篇: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 下一篇:李贺《雁门太守行》
猜您喜欢更多》
- 和卢谏议朝回书情即事寄两省阁老
- 供奉定法师归安南
- 奉酬窦郎中早入省苦寒见寄
- 和裴舍人观田尚书出猎
- 和汴州令狐相公白菊
- 独不见_东风艳阳色
- 崔娘诗
- 和刘员外陪韩仆射野亭公宴
- 观妓人入道二首
- 和杜中丞西禅院看花
- 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 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
- 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
- 奉寄通州元九侍御
- 奉酬端公春雪见寄
- 和大夫边春呈长安亲故
- 答振武李逢吉判官
- 关山月_苍茫临故关
- 奉和裴相公
- 大堤曲_二八婵娟大
- 方城驿逢孟侍御
- 辞魏博田尚书出境后,感恩恋德,
- 登宁州城楼
- 观打球有作
- 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
- 和令狐舍人酬峰上人题山栏孤竹
- 宫燕词
- 和令狐郎中
- 古意赠王常侍
- 和吕舍人喜张员外自北番回至境上
与“《临江之麋》”相关初中文言文阅读
- 王孙满对楚子原文及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 陈情表原文及翻译一
- 2021年最新与朱元思
- 得过且过文言文翻译
- 口技文言文翻译及原
- 马说
- 狼子野心文言文翻译
- 诫兄子严敦书原文及
- 二犬情深文言文原文
-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翻
-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知
- 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
- 爱莲说翻译劝解及写
- 桃花源记翻译及译文
- 扁鹊见蔡桓公文言文
- 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
- 朱子家训的解释和意
- 介之推不言禄主要内
- 扁鹊见蔡桓公的寓意
- 六一居士传原文及翻
- 方山子传的主旨是什
- 《明史·杨继盛传》
- 项羽之死知识点归纳
-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
- 战国策文言文翻译及
- 《卫灵公天寒凿池》
- 大道之行文言文阅读
- 《大道之行》文言文
- 苏轼作品大勇文言文
精品推荐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