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网 > 古代诗人 > 班固简介 > 班固的诗全集

班固简介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东汉历史学家,《汉书》的作者。 生平 曾祖父班况,汉成帝时为越骑校尉。班固年少时,班固的父亲班彪教其读书识......详细请查看:班固简介

诗人班固的诗全集

  • 霍光传(节选)

    汉朝·班固

    [东汉]班固【题解】本篇节选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霍光(?—前68)靠了同父异母兄长霍去病的提携,从一个小县吏的儿子平步青云,得到汉武帝亲信,受遗诏,辅少主,在皇亲国戚的争斗中,变成权倾一时,威震人主,可以左右皇位继承人的实力人物,前后秉政二十年。班固一方面表彰霍光“资性端正”,一方面又写霍光为...

  • 苏武传

    汉朝·班固

    [东汉]班固【作者小传】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

  • 高帝纪第一上

    汉朝·班固

    【说明】《汉书》十二纪,是从《史记》“本纪”发展而来。《史记》《汉书》的纪,都是编年体,都以正论建立起历史体系;它拉的不同,主要是在于《史纪》纪古今政权兴亡及帝王成败,而不是专记一姓一帝的得失,所以它那秦汉之际的本纪,列了《项羽》,而不立二世,列了《吕后》,而不立惠帝。《汉书》纪刘姓帝系,故列了《惠...

  • 高帝纪第一下

    汉朝·班固

    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1),至固陵(2),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良对曰:“楚兵且破,未有分地(3),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4)。齐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

  • 惠帝纪第二

    汉朝·班固

    [说明]本卷叙述汉惠帝刘盈即位及其在位七年的史事。刘盈,刘邦与吕后之子。年六岁,立为太子。性懦弱,刘邦晚年拟以戚夫人子刘如意代之,因大臣反对而未遂。即位后,由吕后掌握大权,因对吕后毒害戚夫人及刘如意不满,纵情酒色,不理朝政,以至忧郁病死。《史记》未为惠帝立纪,因他没有掌过实权,附其事于《吕后本纪》。...

  • 高后纪第三

    汉朝·班固

    【说明】本卷记述吕后(吕雉)临朝称制八年的史事及其为人为政的一些特点。班固继司马迁为女主立纪,引起了后世史家一些争议,诸说除反映了论者的思想外,实属无谓。《史记》《汉书》二纪,有繁简之别,前者生动,后者较为干瘪。吕后,即吕雉(字娥姁),刘邦之妻。刘邦称帝,立为皇后。能干有谋,协助刘邦有力。刘邦死后,...

  • 文帝纪第四

    汉朝·班固

    【说明】本卷记述汉文帝刘恒在位二十三年的政绩,简要得体。《史记·文帝纪》记文帝史事既有详载,又多漏略。《汉书·文帝纪》则认真做了两方面的事:一是将有些史事,仅保留事目,具体记载便移于有关的传记;二是补记了一些史事和诏令。文帝在位二十三年,继续推行与民休息政策,劝课农桑,减省租赋,约法省刑,募民实力,...

  • 景帝纪第五

    汉朝·班固

    【说明】本卷记述汉景帝刘启在位十六年的政事。景帝在位十六年,继续推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田租三十税一,削弱诸侯势力,促使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他在汉代政治上继往开来,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据《史记·景帝本纪》有录无书,或言今篇乃“取班书补之”(唐司马贞说),或说《史记》《汉书》两篇略有不同,“非...

  • 武帝纪第六

    汉朝·班固

    【说明】本卷记述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的大事。汉武帝,在位期间加强皇权,颁行推恩令,制定左官法,重附益之法;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裁抑丞相职权,以近侍臣参与决策,形成内朝与外朝之制;征伐匈奴,通使,西域,力事“四夷”。广置郡县;改革币制,官营盐铁,实行均输、平准制度;重视水利,治理黄河;尊崇儒家,罢黜百...

  • 元帝纪第九

    汉朝·班固

    【说明】本卷叙述汉元帝刘奭在位十六年的史事。汉元帝“多材艺”而无政治才能,“优游不断”;“好儒”而征用儒生,任用贡禹、薛广德、韦贤,匡衡等为丞相,于政无所规救;委政宦官,重用外戚,使得中书令弘恭、石显擅权,外戚许氏、史氏纵恣;各地屡遭水旱之灾,官府难以解救。中兴之业显然已“衰”。卷末之“赞”,所谓“...

  • 宣帝纪第八

    汉朝·班固

    【说明】本卷记述汉宣帝刘询在位二十五年的政事。宣帝幼遭巫蛊之祸,生长于民间,被霍光等迎立为帝,初委政于霍光,后加强皇权。当时政治,主要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一、“信赏必罚,综核名实”,“吏称其治,民安其业”,这与霍光“知时务之要”及宣帝出身下层,熟知民间事有关。同时,宣帝的“综核”,有苛察的一面,赵广...

  • 昭帝纪第七

    汉朝·班固

    【说明】本卷记述汉昭帝刘弗陵在位十三年的史事。这时“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与匈奴和亲,问民间疾苦,以公田赋贫民,招抚流民从事生产,使得社会重现生机;这是从汉武帝“外攘夷狄,内兴功业”,造成“海内虚耗,户口减半”,而至于宣帝“中兴”,注意吏治,社会安定,民安其业,一个关键的转折期。昭帝即位时年仅八岁,...

  • 成帝纪第十

    汉朝·班固

    【说明】本卷叙述汉成帝刘骜在位二十六年的史事。汉成帝善修容仪,但无实权。外戚王氏辅政,逐渐专权。关东屡次河决,灾情严重。然当权者沉醉于“承平”之梦,“耽于酒色”,赵飞燕、赵合德姊妹专宠后宫。营建昌陵,耗费巨亿,百姓流离,野有饿莩,故社会动乱。更可注意者,南山傰宗、颍川铁官徒申屠圣、山阳铁官徒苏令等,...

  • 哀帝纪第十一

    汉朝·班固

    【说明】本卷叙述汉哀帝刘欣在位六年的史事。汉哀帝博学敏捷,少有才名。二十岁即位,年轻志大,不好声色,鉴于皇权削弱,故临朝屡诛大臣,抑制外戚王氏,又拟采用贤才,革除弊端,曾想采纳孔光等奏议限制自诸侯王下至吏民名田及奴婢数,但因遭贵戚权臣的抵制,限田不果行,外戚仍然势盛;加之哀帝身患偏枯之疾早丧,而社会...

  • 平帝纪第十二

    汉朝·班固

    【说明】本卷叙述汉平帝刘衎在位五年的史事。汉平帝九岁即位,十四岁去世,生为王莽掌中的傀儡,死则含毒为冤鬼。王莽执政,独揽大权,“桂冠”一顶顶增加,“祥瑞”一件件出台,“新政”开始出台,颂声彼起此兴。然本卷记述简略,欲知其详,需读《王莽传》。孝平皇帝(1),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子也。母曰卫姬。年三岁嗣立...

  • 异姓诸侯王表第一

    汉朝·班固

    【说明】《汉书》八表,是从《史记》的“表”发展而来。《史记》有十表;其中,三个表记先秦,一个表记秦楚之际,六个表记汉代。《汉书》之八表,七个表记汉代,只有一个《古今人表》记古而未记今(汉代)。《汉书》表与《史记》表有同有异,下面说明各表时略作交待。表与纪、传,血脉相连。各表之序,表明旨要,很值得注意...

  • 诸侯王表第二

    汉朝·班固

    【说明】本卷表列西汉二百年间刘姓诸侯王的置废兴衰。它与《史记·诸侯王表》大为不同。《史记》表以时间为经,以王国为纬,按年代记汉兴至太初百年间刘氏政权所封异姓和同姓诸侯王盛衰递变的情况。本卷只摘取《史记》表有关同姓诸侯王的内容,而增加了天汉至汉末有关刘姓诸侯王的情况;尤为异者,它以诸侯王为经,以诸侯王...

  • 王子侯表第三上

    汉朝·班固

    【说明】本卷分上、下两分卷,表列西汉刘姓王子侯的情况。《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表》只是记武帝实行“推恩”(实是为了削藩),封诸王子弟为侯一百六十二人的史实。本表参考了《史记》表,重新编制而成。它记西汉一代的王子侯,上、下两分卷;以武、昭间为分界线。司马迁立表,抓住了武帝采取主父偃推恩之策,王子无不封侯...

  • 王子侯表第三下

    汉朝·班固

    孝元之世,亡(无)子侯者,盛衰终始,岂非命哉!元始之际(1),王莽擅朝,伪褒宗室,侯及王之孙焉(2);居摄而愈多(3),非其正,故弗录(4)。旋踵亦绝,悲夫!(1)元始:汉平帝年号,共五年(公元1—5年)。(2)侯及王之孙:谓诸侯王之孙亦得封侯。(3)居摄:孺子刘婴年号,仅二年(公元6—7年)。(4...

  •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

    汉朝·班固

    【说明】本卷表述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时代的功臣侯者。《史记》表述功臣侯者,有三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汉兴功臣(兼及外戚和王子)封侯者百余人,至太初年间的尊宠废辱;《惠景间侯者年表》记惠景间封侯汉兴老臣、从代来的功臣、平吴楚之乱的功臣、诸侯子弟以及外夷来归降者,共九十余人的终始(至于武帝之世);...

  •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汉朝·班固

    【说明】本卷表述汉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时代的功臣侯者。是摘取《史记》的《惠景间侯者年表》景帝部分和《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再加上昭、宣、元、成时所封的侯者,另行编制而成。它以侯者为经。以侯者世系为纬,以记侯者的家系和兴废。表序简略,只是点明这个时期的侯者成分,主要是四夷归降者、平吴楚之乱...

  •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汉朝·班固

    【说明】本卷表述西汉外戚、恩泽侯者的情况。这个表是新创,以侯者为经,以世系为纬,专记外戚、恩泽之封侯,以明封爵日滥,反映出西汉外戚日益权重、丞相谄媚受封的时代特点。表序指出立表旨趣和主要内容,所论“爵以功为先后,官用能为次序”,“孝景将侯王氏,条侯犯色”,似是讽刺对外戚、宠臣封侯之事,不是因功劳才能...

  •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汉朝·班固

    【说明】《百官公卿表》分上、下两分卷,卷上是长序,叙述秦汉朝廷与地方的职官及爵禄的制度,是研究秦汉官制史的重要文献;卷下是表,以年代为经,以官职为纬,按三公、列将军、九卿、三辅的次序列了十四栏,罗列西汉一代公卿职位变动的情况。将此表与《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比较,可以看出,《史记》表的特点是有...

  • 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汉朝·班固

    公元前相国左内史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列将军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水衡都尉大司徒大行令治粟内史中尉执金吾左冯翊太师大司马大司空太常光禄勋中大夫令大理大鸿胪大司农少府主爵都尉右内史太傅右扶风京兆尹太保206高帝元年沛相萧何为丞相。内史周苛为御史大夫守滎阳,三年死。滕令夏侯婴为太仆。执盾襄为治粟内史。...

  • 古今人表第八

    汉朝·班固

    【说明】本卷是新制,在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它以古代人物为经,以品第人物为纬,按九品分了九栏。根据表序“上智”“下愚”的理论及表所分的具体情况来看,品第标准,是以人的品行为主,参之以事功的大小和学术的高低。表名“古今人物”,实际上列古人而无今人(汉代人),其原因也许是:或是为了避嫌,不敢触犯当今帝王权...

  • 律历志第一上

    汉朝·班固

    【说明】《汉书》十志,是从《史记》“八书”发展而来。《史记》是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等八书。《汉书》是律历、礼乐、刑法、食货、郊祀、天文、五行、地理、沟洫、艺文等十志。两者有同有异,如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继承和发展的情况,下文说明各志时将略作交待。书志,在正史中是各种典章制度、礼乐文化...

  • 律历志第一下

    汉朝·班固

    统母(1)(1)统母:历法标目之一。它是推算日月躔离的原则。本志标目有统母、纪母、五步、统术、纪术、岁木、世经等七项。《三统历谱》以统和纪为基本、统是推算门月的躔离,纪是推算五星的见伏。统和纪又各有母、术之别,母是讲立法的原则,术是讲推算的方法。故有统母、纪母、统术、纪术的名称。日法八十一。元始黄钟...

  • 礼乐志第二

    汉朝·班固

    【说明】本卷论述礼、乐的性质及其历史。《史记》有礼、乐二书,或言原作有录无书,今本乃褚先生所补;或以为今本尚有一部分是司马迁的手笔。本志与《史记》礼、乐二书有同有异,内容丰富多了。它首先大谈“礼、乐之用”,说“象天地而制礼、乐,所以通神明,立人伦,正情性,节万事”,强调礼、乐的重要意义和万能作用。其...

  • 刑法志第三

    汉朝·班固

    【说明】本志是班氏新创制,专讲刑法史。首先提到“作刑以明威”,“因天讨而作五刑”,说明刑法乃统治工具。重点是讲历代刑法,讲汉代刑法尤详,其言汉初约法省刑,有“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的话,言文帝除肉刑,说“是后,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都能揭露实质;写武帝时,“禁网浸密。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

  • 食货志第四上

    汉朝·班固

    【说明】本志上、下两分卷,分食、货两大部分,大大地修补和发展了《史记·平准书》的内容。《平准书》专写汉代财政,史论结合,对武帝文治武功、兴功兴利,多所讽刺,于论自然进步,于史则欠片面。《食货志》言食、货二者乃“生民之本”,分别叙述远古时代至于王莽时期的农政和财政,兼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详载有关议论...

  • 食货志第四下

    汉朝·班固

    凡货(1),金钱布帛之用,夏殷以前其详靡记云。太公为周立九府圜(圆)法(2):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钱圜(圆)函方(3),轻重以铢(4);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故货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布于布,束于帛(5)。(1)货:指货币:(2)太公:指姜太公,姓姜,吕氏,名望。辅佐周武王灭商,封于齐。...

  • 郊祀志第五上

    汉朝·班固

    【说明】本志多取于《史记·封禅书》材料,加以修补而成。《封禅书》以秦皇、汉武的封禅为主题及命名,是篇冷潮热讽封建君主愚昧迷信的战斗檄文。《郊祀志》分上、下两分卷,以元封二、三年划线,完全是从平分材料的角度出发,而无其它用意。它所写先秦至汉武时代的郊祀和封禅的内容,多取于《封禅书》而略事修改,删去一些...

  • 天文志第六

    汉朝·班固

    【说明】本志与《史记·天官书》一脉相承。两者都是分经星、五纬(五星)、二曜(日、月)、异星、望气、候岁、总论等七个部分,只是《天文志》有所修补和调整,如调整五星次序及二曜位置。《天官书》的五星次序是岁星、荧惑、填星、太白、辰星;《天文志》则将太白和辰星调到填星之前。《天官书》说“月行中道”,以月为主...

  • 五行志第七上

    汉朝·班固

    【说明】本志是班固新制。当时阴阳五行说盛行。班固有意对此进行历史总结,给予历史地位;但他没有写出阴阳五行说如何发展起来的历史。而是夸夸其谈个人的有关知识和看法。本志分上、中上、中下、下上、下下五分卷,以特大篇幅(在《汉书》百卷中量居第二,约占十志的四分之一),通过引述大量的儒家经传和史事,大事议论五...

  •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

    汉朝·班固

    经曰:“羞用五事(1)。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2)。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3)。恭作肃(4),从作艾(乂)(5),明作哲(6),聪作谋(7),作圣(8)。休徵(9):曰肃,时雨若(10);艾(乂),时阳若(11);哲,时奥(燠)若(12);谋,时寒若(13);...

  • 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汉朝·班固

    传曰:“视之不明,是谓不哲,厥咎舒,厥罚恒奥(燠),厥极疾(1)。时则有草妖,时则有赢虫之孽(2),时则有羊祸,时则有目疴,时则有赤青赤祥。惟水诊火。”(1)厥极疾:韦昭曰:“以疾为罚。”(2)蠃(luǒ)虫:即“傈虫”。旧时总称无羽毛鳞甲蔽身的动物。“视之不明,是谓不哲,哲,知(智)也。《诗》云:...

  • 五行志第七下之上

    汉朝·班固

    传曰:“思心之不(1),是谓不圣,厥咎霿(2),厥罚恒风,厥极凶短折。时则有脂夜(液)之妖(3),时则有华孽,时则有牛祸,时则有心腹之疴,时则有黄眚黄祥(4),时则有金木水火沴土(5)。”(1):宽容。(2)霿(mèng,又读méng):晦也。引申为愚蒙。(3)脂液之妖:传说中的脂妖和液妖。(4)眚...

  •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汉朝·班固

    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有食之(1)”。《榖梁传》曰,言日不言朔,食晦。《公羊传》曰,食二日。董仲舒、刘向以为其后戎执天子之使(2),郑获鲁隐(3),灭戴(4),卫、鲁、宋咸杀君(5)。《左氏》刘歆以为正月二日,燕、越之分野也。凡日所躔而有变(6),则分野之国失政者受之。人君能修政,共(恭)御厥罚,则...

  • 地理志第八上

    汉朝·班固

    【说明】本志包括上、下两分卷,是班固新制的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历史的时、空不可分,故写历史必记及地理。此志,首先叙述汉以前的地理沿革,着重写了《禹贡》九州和《周官》九州;接着叙述西汉的地理,以郡国为条,用本文加注的形式,依次写各郡国及其下属县、道、侯国的地理概况,诸如郡县的民户、人口,废置并分更名的...

  • 地理志第八中

    汉朝·班固

    南阳郡(1),秦置(2)。莽曰前队。属荆州。户三十五万九千三百一十六,口一百九十四万二千五十一。县三十六(3):宛(4),故申伯国。有屈申城(5)。县南有北筮山(6)。户四万七千五百四十七。有工官、铁官。莽曰南阳。犨(7),杜衍(8),莽曰闰衍。酂(9),侯国。莽曰南庚。育阳(10),有南筮聚(11...

  • 地理志第八下

    汉朝·班固

    武都郡(1),武帝元鼎六年置。莽曰乐平。户五万一千三百七十六,口二十三万五千五百六十。县九:武都(2),东汉水受氐道水(3),一名沔,过江夏,谓之夏水,入江。天池大泽在县西。莽曰循虏。上禄(4),帮道(5),莽曰善治。河池(6),朱街水南至沮入汉,行五百二十里。莽曰乐平亭。平乐道(7),沮(8),沮...

  • 沟血志第九

    汉朝·班固

    【说明】本志和《史记·河渠书》都是记载水利史,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它摘取了《河渠书》的内容,但有几点不同:(一)命名不同,两者都以写治河为主,其它水利事为辅;然班固则不以名正言顺的“河渠”,命名,而以名实不大相符的“沟洫”命名。(二)有所修改。如《河渠书》写“西门豹引漳水溉邺”,《沟洫志》则写“史起...

  • 艺文志第十

    汉朝·班固

    【说明】本卷是当时公家藏书的分类目录,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献目录。它是今人研究先秦秦汉文化学术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我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自周代以来,官修私著,书籍繁多,内容宏富,故需校理群书,以为目录。刘向校书,著有《别录》,刘散继承父业,又著《七略》。《七略》分辑略、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

  • 陈胜项籍传第一

    汉朝·班固

     【说明】《汉书》以“传”,概括《史记》“世家”、“列传”二者。司马迁分“世家”与“列传”,实有区分贵族与平民、特功与平凡之意。但就体例言,“世家”与“列传”,皆为传体,无大区别。班固以传概之,一者是统一体例,再者或有取消旧的等级观念之意。传本以书事,以时次先后;以事相类从,或以品类相合;有劝戒含意...

  • 张耳陈余传第二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张耳、陈余二人的交游、政治生活和矛盾斗争。张耳、陈余都是战国末年浪迹社会的儒生,结成密友。秦统一后,颇不得志。故秦未投身陈涉起义。当时鱼龙混杂,参加反秦起义者的思想极为复杂。张、陈二人当了复建赵国的将相之后,因争权和思想不一而分道扬镳,成了冤家,陈余投靠赵、楚,张耳则投靠汉刘邦。汉高...

  • 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魏豹、田儋、韩王信在秦汉之际的政治生涯和结局。这是一篇六国贵族后裔的类传。魏豹是魏贵族子弟,秦统一后沦为庶人,秦末投入起义行列,随项羽入关,封为西魏王,楚汉相争中成了牺牲品,为汉周苛所杀。田儋及田荣、田横,都是田齐的宗族之人,先后于秦末起义,而复立齐国,在楚汉相争中,反楚而实际上有助...

  •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吴芮等的政治生涯和不同结局。这是一篇汉初异姓王的类传。韩信、彭越、英布三人都是反秦起义的英雄,在楚汉相争中,反楚归汉,为兴汉立了大功,故皆受封为王;但在汉朝建立后,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三人都落了遭诛的下场,成了千古风议之案。在封建制度下,大臣功高震主,非兔死狗...

  • 荆燕吴传第五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汉初荆王刘贾、燕王刘泽、吴王刘濞等同姓王的始末。刘贾、刘泽是刘邦的疏族,刘濞是刘邦之侄(刘仲之子)。刘贾随从刘邦起义,在楚汉相争中有功,汉高帝六年(前201)封为荆王。刘泽因击陈豨有功,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封为营陵侯,吕后掌权时因谄附诸吕,得封为琅邪王,后又因拥立文帝而改封为燕王...

  • 楚元王传第六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楚元王刘交及其世系,尤洋于刘向、刘歆其人其事。刘交是刘邦的同父少弟。从刘邦起事,汉高帝六年(前201)废楚王韩信后,受封为楚王。传至楚王刘戊,因参加七国之乱失败而自杀。汉又封刘交之子刘礼为楚王,以续其祀。而刘交之子刘富的后嗣出了刘向、刘歆父子两位著名人物。《史记》以楚元王入世家,又附...

  • 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季布、栾布、田叔三人的事迹。这是一篇善于处死者的类传。季布,初为项羽将兵,屡次窘迫刘邦。刘邦灭项羽后,悬赏捉之,他匿于朱家处为农奴,后经朱家帮助得以赦免,任为郎中,文帝时宫至河东守。栾布,初事彭越。汉诛彭越悬首示众,发令收捕同情者,他前去哭祭,为刘邦所赦免,任为都尉,后因平吴楚之乱...

  • 高五王传第八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汉高祖刘邦五子齐悼惠王刘肥、赵隐王刘如意、赵幽王刘友、赵共王刘恢、燕灵王刘建之事,尤详于齐王刘肥的世系。《史记》列齐王刘肥于世家,以赵王刘友附于楚元王世家,不传赵隐王刘如意、赵共王刘恢、燕灵王刘建三人。《汉书》对汉高祖八子,除惠帝刘盈和文帝刘恒入纪、淮南王刘长另传外,其余五子合传于此...

  • 萧何曹参传第九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萧何、曹参两位汉初贤相之为人为政及事迹。萧何、曹参都是刘邦的老战友和部下。萧何在楚汉相争中,为刘邦划良策,守关中,大力支援前线,立下大功;为相贯彻“与民休息”政策,安定天下。曹参在楚汉相争中,建有战功;继萧何为相守而不失,有“萧规曹随”之誉。萧何与张良、韩信,史称汉初三杰,各有所长及...

  • 张陈王周传第十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汉初勋臣张良、陈平、王陵、周勃及其子亚夫的为人处世及从政事迹。张良是一位不平凡的传奇人物。他曾狙击秦始皇,参加反秦运动;在楚汉相争中运筹帷幄,为刘邦解危困、用贤才、慎分封出谋划策;在巩固汉政权事业中又深谋远虑,为论功行赏、支持迁都、谋迎四皓贡献心力;晚年淡于功名,“强忍”退隐,可谓大...

  •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周緤等七个功臣侯者的事迹。这是一篇跟从刘邦建功立业的功臣的类传。樊啥,不仅有勇,而且有谋,入关之初,谏毋留秦宫中;鸿门之会,张胆雄辩;排闼入官,讽谏防宫廷政变,都有关大局。郦商从刘邦起事,在反秦、灭楚、平异姓诸侯王之乱等斗争中,都有功绩。夏侯婴是...

  •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张苍、周昌、起尧、任教、申屠嘉等的事迹。这是一篇写萧何、曹参、陈平等汉初功臣名相之后的丞相、御史大夫的类传。张苍等五人是次于萧何等名臣的汉初大臣,各有个性和特点,为官刚直守节,故可立传;至于陶青、刘舍等辈,录录无为,尸位素餐,就难等列了。《汉书》继《史记》之后,都写了张苍等五人各有特...

  • 郦陆朱刘叔孙传第十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郦食其、陆贾、朱建、娄敬、叔孙通等的事迹。这是一篇汉初智辩之士的类传。郦食其凭三寸之舌,为汉王说齐,收齐七十余城,因此而被齐烹。陆贾两次为使者,远去南越,说服南越王尉佗臣属汉朝。朱建与陆贾友善,曾劝谏黯布不要叛汉,为汉高帝所谅解。刘敬是个平民,关心国家大事,曾向汉高帝刘邦献建都关中、...

  •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淮南王刘长及其三子为王的顺逆兴废的事迹。刘长是刘邦少子,文帝刘恒之弟,被封为淮南王后,骄恣不法,被文帝贬徙巴蜀,死于道。文帝为洗刷杀弟的名声,乃分淮南王国为三,封刘长三子为王:刘安为淮南王,刘勃为衡山王(后徙为济北王),刘赐为庐江王(后徙为衡山王)。至武帝时,刘安、刘赐反对“削藩”...

  • 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蒯通、伍被、江充、息夫躬等人的事迹。这是一篇游士嘴脸的“倾覆之徒”的类传。蒯通,到处游说,说范阳令,说武臣,说淮阴侯韩信,说汉高帝,说曹相国,奇谋雄辩,十足的游士。伍被,以材能为淮南王刘安宾客之冠,初谏刘安不要谋反,继被迫出谋划策,后向汉使坦白交待,终于被诛。江充,初告发赵太子丹yí...

  • 万石卫直周张传第十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万石君石奋及其二子石建、石庆,以及卫绾、直不疑,周仁、张欧等的事迹。这是一篇谨厚有长者风的官僚的类传。石奋以“恭谨”著称,并以此教子,形成家风。他与四子皆官秩二千石,共万石,故石奋号万石君。卫绾、直不疑、周仁、张欧等人也有谨厚的特点。数人皆官于文景及武帝之世,其时皇权加强,封建专制主...

  • 文三王传第十七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汉文帝三子梁孝王刘武、代孝王刘参、梁怀王刘揖及其后嗣兴废继绝之事。刘武、窦太后少子,景帝之弟,恃宠骄纵,宫室车服过制,并觊觎帝位,因受抑制而忧郁,以至病死。刘参,诸姬所生,初立为太原王,后徙为代王。刘揖,文帝少子,因好《诗》《书》而受帝宠爱,不幸堕马夭折。《史记》以梁孝王刘武立于世家...

  • 贾谊传第十八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贾谊及其政论。贾谊年少能文,被文帝召为博士,一年间提升至太中大夫。建议适时改制,为文帝所欣赏,但被周勃等老臣所排挤,出任长沙王太傅,转为梁怀王太傅。多次上疏陈说政事,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弱诸侯王权力,抗击匈奴侵扰,倡导礼义教化,重农抑商,谕教太子。后因梁王刘揖坠马而死,自伤失...

  • 爱盎晁错传第十九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爱盎与晁错互相倾轧的事迹。爱盎,敢于直谏,曾劝阻景帝立弟梁王刘武为嗣,竟至被梁王所派遣的刺客所暗杀。晁错曾习申商刑名之学,官至御史大夫。深明时势,论政切要,上书言事凡三十篇,建议“削藩”,劝农立本,徙民实边,抵御匈奴侵扰,为文帝、景帝所重视。其文简捷明畅,言事凿凿可行。因其“削藩”之...

  •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文、景、武时期张释之、冯唐、汲黯、郑当时等四位贤臣的事迹。张释之,文帝时官为廷尉,秉公申理犯跸、盗环二案,守法不阿、直谏不讳。冯唐,慷慨论将,指出文帝“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得到文帝采纳。汲黯,为人性倨,弘大体,不拘文法,敢犯谏直谏,曾对武帝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

  •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贾山、邹阳、枚乘(其子枚皋附)、路温舒等人的言行。这是一篇直言正谏者的类传。贾山,所学博而不专。文帝时,言治乱之道,借秦为喻,名曰《至言》,又上书谏除铸钱令。其言多激切。邹阳,以文辩著名,察觉吴王刘濞阴谋叛乱,乃以亡秦为喻,切谏之。言不被采纳,乃去吴至梁,为粱孝主门客,被人陷害入狱,...

  • 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窦婴、田蚡、灌夫,韩安国等人的复杂关系及其事迹。窦婴,是文帝窦后之侄,为大将军平吴楚之乱,因功封为魏其侯。田蚡,是景帝王后之同母异父弟,只因裙带关系,封为武安侯。灌夫,在平吴楚之乱中以勇猛作战而闻名,武帝时为太仆,坐法失官,家居长安,与失势时的窦婴同病柜怜、互为倚重。韩安国,官至御吏...

  • 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汉景帝之子十三王的事迹。景帝共有十四子。除王皇后所生武帝刘彻,入于纪外;栗姬所生临江闵王刘荣、河间献王刘德、临江哀王刘阏,程姬所生鲁恭王刘余、江都易王刘非、胶西于王刘端,贾夫人所生赵敬肃王刘彭祖、中山靖王刘胜,唐姬所生长沙定王刘发,王夫人所生广川惠王刘越、胶东康王刘寄、清河哀王刘秉、...

  • 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李广及其孙李陵、苏建及其子苏武的事迹。李广,“世世受射”,颇有胆略,爱护士兵,是西汉抵御匈奴的名将。然“数奇”而未得封侯,更阴差阳错而造成悲剧。其孙李陵,自告奋勇出击匈奴,因兵少失援而被迫投降对方,继又因家仇私怨而甘心为匈奴效力。苏建,武帝时为将,多次随大将军卫青抗击匈奴,因功封平陵...

  •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的事迹,并附传当时战将李息、公孙敖、李沮、张次公、赵信、赵食其、郭昌、荀彘、路博德、赵破奴等十人履历。卫青,出身下层,因同母姊卫子夫受武帝宠爱而立为皇后,得以任用,努力征战匈奴,步步高升,官至大将军、大司马。霍去病,卫青姊少儿之子(即卫皇后姊之子),年十八侍中,善...

  •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董仲舒其人其事;详载其贤良对策。董仲舒,少习《公羊春秋》,景帝时为博士,武帝初,以贤良对策,主张更化善治,“前德而后刑”。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统纪而明法度。又奏请立学官,州郡举茂材孝廉。两任诸候相,后家居治学著书。其学混合儒家学说和阴阳五行说,形成“天人感应”的思想体系。鼓吹“...

  •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上、下两分卷叙述司马相如其人其事及其辞赋。司马相如,擅长辞赋,客游诸侯,与卓文君私奔、卖酒。得武帝信用,开通西南夷,倾向大一统。对武帝为人为政,一方面奉迎、支持;一方面讽谏、批评;讽谏小者,不关痛痒,谅无大碍;奉迎大者,受到赏识,得以任用。究属文人气质,《史记》《汉书》都传其人,载其赋...

  •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

    汉朝·班固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僰中(1),发巴蜀吏卒千人(2),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3),用军兴法诛其渠率(帅)(4)。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遣相如责唐蒙等,因谕告巴蜀民以非上意。檄曰(5):(1)通夜郎、僰中:详见《西南夷传》。(2)发:征发。巴、蜀:二郡名。巴郡治江州(在今重庆市长江北岸)...

  • 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第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公孙弘、卜式、兒宽等人的事迹。这是一篇曲学阿世者的类传。公孙弘,少为狱吏,中年学《春秋》杂说,贤良对策以“和”为主旨,故曲学以阿世,本来疏谏征伐,但不敢坚持,而顺从武帝之意。卜式,本是畜牧主,因利害关系,输财支持武帝的备边政策。兒宽,勤于治学,为人温良,善属文,议封禅附和武帝之意,为...

  • 张汤传第二十九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张汤及其子张安世、其孙张延寿的事迹。张汤,少时对断狱有兴趣,后为吏治狱果然见长。官至廷尉、御史大夫。曾与赵禹编次律令。用法严刻,并以《春秋》古义文饰,以君主意志为准则。又协助武帝推行兴利政策,权势显赫一时。后为朱买臣等排陷而自杀。张安世,以“谨慎周密”著称,尸位保官,与乃父作风不同。...

  • 杜周传第三十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杜周及其子杜延年、其孙杜缓、杜钦以及玄孙杜业等人的事迹。杜周,初为张汤部下,摧为廷尉,用法刻深,惟君主意旨是从。任职期间,关押了很多人,增加了不少官吏。官至御史大夫。杜延年,明习法律,附从霍光,颇受信用,官至御史大夫。杜缓,官至九卿。杜钦,少好经书,初谏成帝抑女宠,躬节俭,后为王凤幕...

  •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张骞、李广利的事迹。张骞,武帝时两次奉使西域,历经磨难,不畏艰苦,沟通中外,作出贡献,是个传奇式英雄人物。还曾参与征伐匈奴的活动。李广利,武帝宠姬李夫人之兄,太初元年(前104),奉命带兵到大宛贰师城索取汗血马,故号贰师将军。此役损失很大,但他却封为海西侯。征和三年(前90)出击匈奴...

  •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司马迁其人其事及其撰述。司马迁,字子长。司马谈之子。生于景帝中元五年(前145)。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参与制定历法。天汉年间,因替李陵辩解,被处腐刑。不久任中...

  •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汉武帝五子戾太子刘据、齐王刘闳、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胥及其子刘贺的事迹。汉武帝共六子,除昭帝刘弗陵另入纪外,刘据、刘闳、刘旦、刘胥、刘胥等五人合于此传。武帝以卫皇后所生的刘据为太子,定为帝位继承人;封四子为王,要求“世为汉藩辅”;不料事与愿违,首先是刘闳、刘髆早夭,算是善终...

  •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上、下两分卷叙述严助、朱买臣、吾丘寿王、主父偃、徐乐、严安、终军、王褒、贾损之等人的言行。这是一篇文学之士的类传。这九人多以对策或建议而入仕,但往往有始无终,言行不一。严助,以贤良对策入仕,曾奉使南越。与淮南王刘安结交,后因刘安谋反受牵连,被诛。传中详载刘安谏伐闽越书。朱买臣,先贱后贵,...

  •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

    汉朝·班固

    严安者,临菑人也。以故丞相史上书,曰(1):(1)下文是《上书言世务》。臣闻《邹子》曰:“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1),当时则用,过则舍之(2),有易则易之(3),故守一而不变者,未睹治之至也。”今天下人民用财侈靡,车马衣裘宫室皆竞修饰,调五声使有节族(4),杂五色使有文章,重五味方丈于前,以观欲天...

  •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东方朔的言行。东方朔,武帝初上书自荐而入仕,滑稽,多智,以辞赋谏武帝戒奢侈,又陈农战强国之计,未被采用。《答客难》、《非有先生论》是其辞赋名篇,因他诙谐,武帝以俳优待之。后世流传其事广泛而多失实。《史记》自东方朔以下,皆不传,《汉书》传之,似乎委曲烦碎,实则摹写神情气质极工,宛如漫画...

  •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公孙贺(附其子敬声),刘屈氂、车千秋、王、杨敞(附其子杨恽)、蔡义、陈万年(附其子陈咸)、郑弘等九位官至三公者的事迹。这是一篇自武帝后期至于宣、元之世九名碌碌无为的丞相、御史大夫之类传。公孙贺,悲泣不肯受丞相印绶,如此为难,可以想见其有多大作为。刘屈氂,刘氏宗室,不明不白为相,稀里...

  • 杨胡朱梅云传第三十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杨王孙、胡建、朱云、梅福、云敞等五人的言行。这是一篇“狂狷者”的类传。杨王孙,家富于财,厚自养生,然提倡裸葬,欲以矫世之弊。胡建,身为小吏,以斩监御史而显名。朱云,为人倜傥,责难五鹿充宗,因弹劾丞相张禹而折槛。梅福,当外戚王氏擅权之时,上书揭露王凤专权,始终不附王氏。云敞,其师吴章参...

  • 霍光金日传第三十八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霍光、金日(附其子金安上)的事迹。这篇可以说是武帝托孤重臣的合传。霍光,霍去病的异母弟。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颇受武帝亲信。故武帝临终,任其为大司马大将军,封博陆侯,与金日、上官桀、桑弘羊同受遗诏,辅佐少主。后以谋反罪名,诛除上官桀、桑弘羊,而专朝政,擅为废立...

  • 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两位从事夷狄或西域的将领赵充国、辛庆忌的事迹。赵充国,武帝时为骑士。智勇双全,熟悉匈奴与羌族事务。为将抗击匈奴,镇抚羌族有功。七十六岁尚为将征讨。后罢官,仍参议边事,辛庆忌,破羌将军辛武贤之子,屯田西域。为张掖、酒泉太守,颇有威信。衣食节俭。然好舆马。《汉书》将赵、辛合传,主要是因两...

  •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傅介子、常惠、郑吉、甘延寿、陈汤、段会宗等人的事迹。这是一篇经营西域有功者的类传。傅介子,昭帝时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奉诏责楼兰、龟兹遮杀汉使,在龟兹诛斩匈奴使者,后又至楼兰以计刺杀其王安归。常惠,随苏武使匈奴,被拘留十九年。昭帝时以校尉持节护乌孙兵,入至匈奴右谷蠡王庭,取胜。后又击龟兹...

  •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隽不疑、疏广(及兄子疏受)、于定国、薛广德、平当、彭宣等人的事迹。这是一篇昭宣以来儒士出身而明哲保身的公卿之类传。隽不疑,治《春秋》,进退以礼,为京兆尹严而不残,以捕伪戾太子而名重。疏广,少好学,明《春秋》,为太子太傅,兄子疏受为少傅。深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叔侄二人要求退休,回...

  •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王吉(附其子王骏、其孙王崇)、贡禹、龚胜、龚舍、鲍宣(附唐林、薛方)等人的事迹。这是一篇所谓“清节之士”的类传。王吉,兼通《五经》,曾数谏昌邑王刘贺。宣帝时奏言外戚不宜居位,又请除任子之令,去角抵,减乐府,省尚方,示天下以俭。宣帝不采纳,遂称病免归。平生号称清廉,然自奉甚奢。贡禹,明...

  • 韦贤传第四十三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韦贤及其子韦玄成的言行。韦贤,邹鲁大儒。官至丞相,以老病辞官就第。韦玄成,少以父任为郎,官至丞相。曾受诏与诸儒杂论《五经》同异于石渠阁。韦氏以《诗》传家,故本传详于此。汉世以经术居相位,自公孙弘以后,以韦氏父子为代表。其为相无他材略,无甚业绩;只是韦玄成请罢郡国庙一疏,为相业中的突出...

  •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魏相、丙吉的事迹,魏相,官于昭、宣之世。霍光死后,上书言霍氏骄奢放纵,宜损夺其权。得到宣帝赏识,任为丞相。曾劝宣帝出兵击匈奴右地,又条理汉兴以来便宜行事及贤臣所言,奏请施行,多为宣帝采纳。丙吉,熟习律令,初为狱吏。悉心护卫因戾太子事件而系于狱中的皇曾孙,及皇曾孙立为宣帝,乃受信用,迁...

  •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眭弘、夏侯始昌、夏侯胜、京房、翼奉、李寻等人的言行。这是一篇都是明经,推阴阳、说灾异者的类传。睦弘(字孟)元凤年间以灾异数起,乃推《春秋》之意,上书建议求贤,禅让帝位,被霍光以妖言惑众,大逆不道罪处死。夏侯始昌,通《五经》,明于阴阳,预言柏梁台灾,果然。夏侯胜,明于经学,说灾异,参与...

  • 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

    汉朝·班固

    【说明】本书叙述赵广汉、尹翁归、韩延寿、张敞、王尊、王章等人的事迹。这是一篇官于京辅、并称廉能者的类传。赵广汉,治颍川、打击豪强,为京兆尹“廉明”,摧辱霍氏及贵戚无所回避。后为萧望之劾奏,被腰斩。尹翁归,为官“公廉”。曾任东海太守,打击豪猾。官右扶风,抑制豪强,京师大治。为政任刑。卒后家无余财。韩延...

  • 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盖宽饶、诸葛丰、刘辅、郑崇、孙宝、毋将隆、何并等七人的事迹。这是一篇刚直之臣的类传。盖宽饶,“刚直高节”,为司隶校尉,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莫敢犯禁。指刺宣帝崇尚刑法、信用宦官,以此被迫自杀。诸葛丰,“特立刚直”。任司隶校尉,刺举无所避。外戚许章不奉法度,乃举节欲收...

  •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萧望之及其三子的事迹。萧望之,儒生,因劾奏霍氏擅政,为宣帝所信用。甘露三年(前51),主持石渠阁会议。任为太子太傅,宣帝临终,又任为前将军、光禄勋,与周勘等受诏辅政,领尚书事。太子即位为元帝,望之以师傅之重,奏言中书为施政根本,建议选用士人。以此与用事宦官中书令弘恭等交恶,后一再被弘...

  •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冯奉世及其四子的事迹。冯奉世,以良家子选为郎,中年才学《春秋》,读兵书。奉使西域,当匈奴,莎车攻劫时,矫制征发西域诸国兵,进攻莎车,平息骚乱,威震西域。后率军平息陇西羌乱。其长女媛(为中山太后)、其子参,因哀帝时傅太后用事,受陷害而死。冯奉世行事与赵充国相类,“功名次赵充国”,本可与...

  •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宣帝四子淮阳宪王刘钦、楚孝王刘嚣、东平思王刘宇、中山哀王刘竟,以及元帝二子定陶共王刘康、中山孝王刘兴的事迹。淮阳王刘钦,好经术法律,聪达有材,为宣帝所爱,后为其舅张博等人所诱求朝,被石显察觉,张博等下狱,刘钦受责愿改过自新。其后嗣至王莽时绝。楚王刘嚣,成帝时病死,后嗣至王莽时绝。东平...

  • 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匡衡、张禹、孔光、马宫等人的事迹。这是一篇以名儒居相位而持禄固宠者的类传。匡衡,出身贫苦农家,好学“经明”,以此谋取官位。上书奏对,本于经术,但学问议论与行止操守,判然二物。为丞相,被劾“专地盗土”,罢了官。家世多为博士者。张禹,少喜占卜,长大学经,“经学精习”。成帝时与王凤并领尚书...

  •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王商、史丹、傅喜等人的事迹。这是一篇外戚而所谓贤者的类传。王商,史皇孙王夫人之侄,为人敦厚,元帝时以外戚重臣辅政,拥佑太子颇为出力。成帝时颇为信重,任丞相,素与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不和,终于被劾免相,呕血而死。史丹,卫太子史良梯之侄孙,见元帝欲废太子而立定陶王,多次切谏,使太子得以固位,...

  • 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薛宣、朱博二人的事迹。这可以说是一篇“皆起佐史,历位以登宰相”的类传。薛宣,少为廷尉书佐、都船狱史,后历仕郡县长吏,赏罚明,有条教,号称善治。位至御史大夫、丞相,封侯。但为相六年,办事烦碎,无所建树,而被策免。朱博,少时给事县为亭长,伉侠好交。历任刺史、廷尉、京兆尹等官,善操持属吏,...

  •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翟方进及其子翟义的事迹。翟方进,家世微贱,羁旅游学,遂成名儒。历官中外,兼通文法吏事,缘饰以儒雅。以惨急之资,倾危之智,排挤他人,结知君主。为丞相司直,一年内劾免两个司隶校尉。为相九年,中伤他人尤多,大都出于私意。终因灾害频仍,民不聊生,受责而自杀。翟义,少以父任为郎。官至东郡太守。...

  • 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谷永、杜邺二人的言行。这是一篇趋附权贵而附会天人的二人合传。谷永,博学经书,抉天灾之变,移咎他人,附党王氏,后以病免。杜仰,与外戚王氏相善,讥外戚丁、傅用事,而倾向王氏。班固写此传,意在讽刺。传论讥笑二人假天以文奸,“谅不足而谈有余”,可以说点到了文人无行的痛处。昔日有种文人,时发愤...

  • 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何武、王嘉、师丹等人的事迹。何武,两任刺史,了解下情。为大司空,与丞相孔光议限民名田及奴婢,因外戚丁、傅用事,遂寝不行。后因反对王莽免官。因昌宽之狱见诬,自杀。王嘉,刚直严毅,官至丞相,见哀帝欲封宠臣董贤,上封事切谏,封还诏书。被哀帝借故下狱,乃绝食呕血而死。师丹,哀帝时为大司马,徙...

  • 扬雄传第五十七上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上、下两篇叙述扬雄的事迹及其辞赋。扬雄,为学深思,博览群书。新莽时官为大夫。初好辞赋。后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驳斥神仙方术迷信,重视儒家伦理学说。《汉书》本传述其行事,载其《反离骚》、《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解嘲》、《解难》,以及《法言》篇...

  • 扬雄传第五十七下

    汉朝·班固

    明年(1),上将大夸胡人以多禽兽,秋,命右扶风发民入南山(2),西自褒斜(3),东至弘农(4),南驱汉中(5),张罗罔(网)罝罘(6),捕熊罴豪猪虎豹狖玃狐兔麋鹿(7),载以槛车,输长杨射熊馆(8)。以罔(网)为周阹(9),纵禽兽其中,令胡人手搏之,自取其获(10),上亲临观焉。是时,农民不得收敛。...

  • 儒林传第五十八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儒学发展的历史及《五经》传受的儒林人物。《史记》的《儒林列传》叙述了儒学的历史及汉代经师与弟子,以孔子为儒宗,七十子推波助澜,由汉武帝独尊儒木,汉代儒学蔚然可观;而字里行间慨叹儒学至汉代而一变。《汉书》本传言儒学历史,大致本子《史记》;而述汉代儒学及《五经》授受次第,较《史记》详密而...

  • 循吏传第五十九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文翁、王成、黄霸、朱邑、龚遂、召信臣等六个汉代循吏的事迹。循吏,就是所谓“良吏”、“清官”。《史记》的《循吏传》,写了先秦五人,而没有一个汉吏;似乎以为汉代无循吏,其实所写汲黯、郑当时,就有允为循吏的味道。司马迁强调“奉职循理”,意思是官吏要真正负责,按法办事;不要另搞一套,以势压人...

  • 酷吏传第六十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侯封、郅都、宁成、周阳由、赵禹、义纵、王温舒、尹齐、杨仆、咸宣、田广明、田延年、严延年、尹赏等十四个汉代酷吏的事迹。所谓酷吏,就是残暴苛刻的官吏。酷吏的职能,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镇压“盗贼”和严治百姓;二是打击豪猾、压抑贵戚和商贾;三是按照皇帝旨意,强制地推行官方政策。《史记》《汉书...

  • 货殖传第六十一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自春秋末年至西汉前期几十个货殖人物及其从事生业致富的情况。所谓货殖,是言财富的增长。自春秋至西汉数百年间,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这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农、工、商、虞、畜牧等生业都大有发展,出现了很多货殖人物,推动着历史前进。《史记》《汉书》传写或提到当时几十位货殖人物及其...

  • 游侠传第六十二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朱家、剧孟、郭解、万章、楼护、陈遵、原涉等汉代七个游侠人物的事迹。汉代的游侠,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分子,既包括有社会中上层“豪杰”人物,也有下层各色人等,无严密组织,有领头之人,活动范围较广,社会能量较大,最大的特点是结成社会集团,自行其是,不遵官府的法度。《史记》《汉书》都传写游侠,但...

  • 佞幸传第六十三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邓通、赵谈、韩嫣、李延年、石显、淳于长、董贤等汉代七个弄臣的事迹。所谓佞幸,即佞而见幸,就是说通过谄佞手段而得到君主宠爱。这种人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能得到君主宠爱,就算幸运,故有人不择手段而求之;宦者为之,士人也为之,秦汉之时已形成不大不小的气候,故当时已有“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

  • 匈奴传第六十四上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上、下两篇叙述匈奴族发生发展的历史,以及汉族与匈奴族长期的历史关系,尤详于汉代的汉匈关系史。匈奴族,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地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她对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黄河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自先秦至秦汉,她的强弱攻守,往往直接影响到中原政权的兴衰消长;她与汉朝的关系,...

  •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汉朝·班固

    呼韩邪单于归庭数月,罢兵使各归故地,乃收其兄呼屠吾斯在民间者立为左谷蠡王,使人告右贤贵人,欲令杀右贤王。其冬,都隆奇与右贤王共立日逐王薄胥堂为屠耆单于,发兵数万人东袭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兵败走,屠耆单于还,以其长子都涂吾西为左谷蠡王,少子姑瞀楼头为右谷蠡王,留居单干庭。明年秋,屠耆单于使日逐王先贤...

  •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西南各族、东南越族、朝鲜族的历史,以及汉与各族的关系史。西南夷、是指古代西南方各族或各部落,分布于今云南、贵州及四川西南部,汉武帝时设置郡县。两粤,指南越和东越。南越处于今两广及越南等地区,其秦汉之际的政权,为汉族人赵佗所建,传五世九十余年,至武帝时为郡县。东越(又称闽越)处于今福建...

  • 西域传第六十六上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上、下两分卷叙述西域形势及其五十多个国家或城邦、地区的情况,以及汉与西域的密切关系。西域,是自汉以来对于玉门关以西地区的总称,有二义:狭义专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区而言;广义则指葱岭东、西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甚至更广的地方。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汉宣帝置西域都护,促使中原...

  • 西域传第六十六下

    汉朝·班固

    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1),去长安八千九百里。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相,大禄,左右大将二人,侯三人,大将、都尉各一人,大监二人,大吏一人,舍中大吏二人,骑君一人。东至都护治所千七百二十一里,西至康居著内地五千里。地莽平。多雨,寒。山多松樠(2)。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

  •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上、下两分卷叙述西汉二十五个后妃的事迹及其外家的情况。妇女在古代本来最无地位,若有的女子一旦为帝王的后妃而受宠爱,顿时成了“女主”或娇贵,其家属也就因裙带关系而受赏封侯,荣宠一时,颇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味。因有此机会,故围绕后妃问题的争权守利和勾心斗角的矛盾异常复杂尖锐;因而兴废成...

  • 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汉朝·班固

    孝元王皇后(1),成帝母也。家凡十侯(2),五大司马(3),外戚莫盛焉。自有传。(1)王皇后:王政君。本书有《元后传》。(2)十侯:阳平敬侯王禁(附禁子敬侯凤)、安成侯王崇、平阿侯王谭、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时、安介侯王音、新都侯王莽及定陵侯淳于长。(3)五大司马:王凤、王音、王商、王根...

  • 元后传第六十八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叙述元帝之后、王莽之姑王政君及其外家的事迹。王政君,初为宫女,因受宠爱而为元帝的皇后。成帝时尊为皇太后,其兄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河平二年(前27)其兄弟谭、商、立、根、逢时五人同日封侯,王氏始专权。哀帝时尊为太皇太后。自召王莽入朝为大司马,可谓引狼入室,演成新莽闹剧。她守藏汉传...

  • 王莽传第六十九上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上、中、下三分卷叙述王莽其人其事,以及围绕此人而展开的复杂的矛盾和激烈的斗争。王莽为人处世,颇有一套手腕,执政改制,更有一套新法,起初受人拥戴,后来引起众怒,在各族反抗、民众起义的情况下垮台被杀。这是个复杂的人物,其改制更是个复杂的问题,历来唾骂者多,大致是以成败论人或随唱《汉书》的调子...

  • 王莽传第六十九中

    汉朝·班固

    始建国元年正月朔(1),莽帅(率)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玺韨(2),上太皇太后,顺符命,去汉号焉。(1)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正月:此为王莽改历的正月。以下均用莽历。陈直曰:“传世王莽备器,皆元年所作为多,而王莽嘉量铭文中之诏书,本传独不载,兹照录如下:‘黄帝初祖,德币于虞,虞帝始祖,德币于新。岁在大梁,...

  • 王莽传第六十九下

    汉朝·班固

    四年五月(1),莽曰:“保成师友祭酒唐林、故谏议祭酒琅邪纪逡,孝弟(悌)忠恕,敬上爱下,博通旧闻,德行醇备,至于黄发(2),靡有愆失。其封林为建德侯,逡为封德侯,位皆特进,见礼如三公(3)。赐弟(第)一区,钱三百万,授几杖焉(4)。”(1)四年:天凤四年(公元17)。(2)黄发:指老年人。(3)见礼...

  • 叙传第七十上

    汉朝·班固

    【说明】本传上、下两分卷是班固写作《汉书》的自叙。其中谈了班氏的世系,班彪其人及其《王命论》,班固本人所作《幽通赋》、《答宾戏》,以及撰写《汉书》的旨趣与各篇要义。班氏家世显赫,对班固思想不无影响。班彪《王命论》“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之说,对《汉书》更投下了一定的阴影。班固所说:“汉绍尧运,以建...

  • 叙传第七十下

    汉朝·班固

    固以为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典籍,故虽尧舜之盛,必有典漠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1),故曰“巍巍乎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也(2)!”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3),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4)。太初以后(5),阙(缺)而不录,故探纂(撰)前记,...

  • 班彪列传

    汉朝·班固

    主人喟然而叹曰:“痛乎风俗之移人也!子实秦人,矜夸馆室,保界河山,信识昭襄而知始皇矣,晋睹大汉之云为乎?夫大汉之开原也,奋布衣以登皇极,爵数期而创万世,盖六籍所不能谈,前圣靡得而言焉。当此之时,功有横而当天,讨有逆而顺人,故娄敬度势而献其说,萧公权宜以拓其制。时岂泰而安之哉?计不得以已也。吾子曾不是...

  • 汉书叙例

    汉朝·班固

    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撰储君体上哲之姿,膺守器之重,俯降三善,博综九流,观炎汉之余风,究其终始,懿孟坚之述作,嘉其宏赡,以为服、应曩说疏紊尚多,苏、晋众家剖断盖砂,蔡氏纂集尤为牴牾,自兹以降,蔑足有云。怅前代之未周,愍将来之多惑,顾召幽仄,俾竭刍荛,匡正睽违,激扬郁滞,将以博喻胄齿,...

  • 古今地名对照表

    汉朝·班固

    古今地名对照表说明一、本表是根据《汉书·地理志》元始二年提到的一些地名(凡《汉志》地名有误而本书已纠正者,则依本书地名)——郡国、县道侯国、司隶部及十三刺史部(州)编制的。编制的方法是按汉代地名首字笔画多少为序,笔画相等者则以—、丨、丿、丶、为序。首字笔画相同者以第二字笔画为序。二、本书提到的县、道...

  • 《汉书》主要人名检

    汉朝·班固

    说明一、本人名检索所收之人名仅限于《汉书》中有正传或附传者。编次办法,以人名首字笔画多少为序,笔画以—、|、丿、丶、为序。首字相同者,以次字笔画计之。二、每一人物,列举其姓名(按《汉书》称谓)、别名或字号、籍贯、生卒年、主要官职及封号。帝王于其姓名之后加()注明,又于其生卒年下加()注出在位时间(以...

  • 《汉书》后记

    汉朝·班固

    注释《汉书》,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我们抱着给读者提供方便的想法,搞了这个本子。想法虽是好的,但问题定然不少。稿本于一九九○年春送至三秦出版社,经淡懿诚同志认真细心地审阅,指出了书稿中两千多处原文抄写上的错误,还有不少注释上的问题。他与周鹏飞同志还向我们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和修改办法。因为个人精力有限...

  • 班固年谱简编

    汉朝·班固

    汉光武建武八年壬辰(公元32),一岁班固(字孟坚)诞生。有说班固生于是年“闰六月”(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不知何据。是时政局纷乱。隗嚣、公孙述等割据称雄。其父彪(字叔皮)年二十九(生于元始三年,公元3)。此时著《王命论》,避难于河西。其弟超(字仲升)也生于此年。建武九年癸已(公元33),二岁父彪...

  • 苏武传原文及翻译

    汉朝·班固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

  • 高帝纪上

    汉朝·班固

    【原文】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宽仁爱人,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延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时饮...

  • 高帝纪下

    汉朝·班固

    【原文】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良对曰:“楚兵且破,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齐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

  • 高帝求贤诏

    汉朝·班固

    高帝求贤诏作者:班固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 汉朝·班固

    长安何纷纷。诏葬霍将军。刺绣被百领。县官给衣衾。

  • 汉朝·班固

    宝剑值千金。指之干树枝。

  • 咏史

    汉朝·班固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 明堂诗

    汉朝·班固

    于昭明堂。明堂孔阳。圣皇宗祀。穆穆煌煌。上帝宴飨。五位时序。谁其配之。世祖光武。普天率土。各以其职。猗欤缉熙。允怀多福。

  • 灵台诗

    汉朝·班固

    乃经灵台。灵台既崇。帝勤时登。爰考休征。三光宣精。五行布序。习习祥风。祁祁甘雨。百谷蓁蓁。庶草蕃庑。屡惟丰年。于皇乐胥。

  • 辟雍诗

    汉朝·班固

    乃流辟雍。辟雍汤汤。圣皇莅止。造舟为梁。皤皤国老。乃父乃兄。抑抑威仪。孝友光明。于赫太上。示我汉行。洪化惟神。永观厥成。

  • 论功歌诗

    汉朝·班固

    因露寝兮产灵芝。象三德兮瑞应图。延寿命兮光此都。配上帝兮象太微。参日月兮扬光辉。

  • 论功歌诗

    汉朝·班固

    后土化育兮四时行。修灵液养兮元气覆。冬同云兮春霡霂。膏泽洽兮殖嘉谷。

  • 白雉诗

    汉朝·班固

    启灵篇兮披瑞图。获白雉兮效素乌。嘉祥阜兮集皇都。发皓羽兮奋翘英。容洁朗兮于纯精。彰皇德兮侔周成。永延长兮膺天庆。

  • 宝鼎诗

    汉朝·班固

    岳修贡兮川效珍。吐金景兮歊浮云。宝鼎见兮色纷缊。焕其炳兮被龙文。登祖庙兮享圣神。昭灵德兮弥亿年。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李世民武则天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