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五代史演义·第六回
残唐五代史演义·第六回
郑畋大战朱全忠
畋见朱温,遂大骂:“反贼早早回兵,休来寻死!”温怒持枪来迎,两马相交,斗上一百余合,不分胜败,日已沉西,鸣金收军,两马并回。郑畋回至营中见帝,畋曰:“臣与朱温战上一百余合,不分胜负,吾来日必定擒之。”帝曰:“且自将息,来日再议。”却说朱温回至寨内,恨气未消,带酒而言:“明日定擒僖宗,以献吾主。”言未绝,只见屏后转出一佳人,近前声言不可。温视之,乃玉蛮英也。温曰:“汝有何言。”
銮英曰:“僖宗乃妾之兄也,天下已被汝众夺去,何故定要擒之?”温曰:“汝乃女流之辈,有何识见?僖宗,草创昏君,大齐,真命之主,无德让有德,自古皆然,斩草若不除根,恐后复发矣。”銮英曰:“君言谬矣,唐之天下,子孙相承一十七世,反言草创,黄巢只一匹夫,起于强寇,称为真主,此何理也?岂不闻古人有云:‘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汝若改邪归正,弃贼扶唐,实为良久之计,将军请熟思之。”温听言沉吟半晌,欣然悟曰:“汝言是也,吾意已决!”遂吩咐手下,收拾旗帜,准备降唐。
却说次日,郑畋复来搦战,只见温素体戎装,身无寸铁,手执降旗,大叫:“唐将休得放箭,吾来降唐。”畋曰:“既然如此,吾当带汝见驾。”畋以此事来奏帝曰:“斯人终是为盗,岂容纳之。”田令孜曰:“目今用人之际,既有降兵,不可不纳。”帝即从之,遂宣召至阙下,拜叩已毕。帝见温形容古怪,实有惊恐之意。问:“汝是何人?”温曰:“臣是黄巢部将,姓朱名温,奉巢命来追圣驾,实该万死,臣今不敢有违天命,特来愿充前部,同破巢贼。”帝曰:“诚如是,社稷生灵之福也!”温奏曰:“臣启陛下,近日臣因扫宫,见御妹玉蛮英,将身赴井,实臣救之,现在营中,请陛下圣鉴。”帝闻奏愕然,半晌无言,自觉满面羞惭。田令孜曰:“此人有大功,合配御妹为妻,陛下迟疑乎?”帝欣然从之,随封温为汴梁节度使,更赐玉带一条。时帝嫌温容貌丑陋,名字又恶,因赐名全忠,令以温字改之。温心暗喜,已知字意乃人王中心四字,顿首谢恩而出。温领人马上汴梁去讫。
却说郑畋保驾进西祁州,帝即日升殿,改元中和元年,群臣朝贺已毕,帝仰面大哭。畋跪曰:“今日入城登殿,且一路平安,乃喜事耳,大哭何也?”帝曰:“朕哭高祖耳!”畋曰:“高祖崩已久矣,陛下此哭何意?”帝曰:“朕想高祖、太宗,东荡西除,南征北伐,苦争血战,混成一统天下,传流一十七世,今被巢贼所侵,社稷危在旦夕,朕有何颜见高祖于地下乎?”言罢又哭。畋曰:“失天下,乃天运循环使之然也!近日西祁州街市童谣云:庚子年来日月枯,唐朝天下有如无,山中果木重重结,巢臼鸦飞犯帝都,世上逆流三尺血,蜀中两见驻鸾舆,若要太平无士马,除是阴山碧眼鹕。
逸狂诗云:
畋论童谣慰帝情,应知劫数报分明。
敬天法祖加修省,异日还堪致太平。
以此论之,正应天运有变,‘庚子年来日月枯’,陛下立乾符元年,至乾符二年是庚子,我主又改为广明元年,明乃‘日月’也,今岁失天下,岂不是‘枯’矣。‘唐朝天下有如无’,即今黄巢在位,未知中兴如何,岂不是‘有如无’也。
‘山中果木重重结’,果字头有三丝,乃为‘巢’字,岂不是‘重重结’也。‘巢臼鸦飞犯帝都’,今黄巢入长安,夺帝位岂不是‘犯帝都’也。‘世上逆流三尺血’,自黄巢作乱,顺者存,逆者亡,纵兵屠杀,流血成川,岂不是‘三尺血’也。
‘蜀中两见驻鸾舆’,昔安禄山作叛,明皇蜀中避难,今日巢兵逼,陛下亦在蜀中避难,岂不是‘蜀中两见驻鸾舆也’。末此二句,‘若要太平无士马,除是阴山碧眼鹕。’‘碧眼鹕’即李鸦儿也。”帝曰:“鸦儿是何等人?”畋曰:“此人王侯之子,帝室之胄,陛下缘何不识?”帝曰:“朕实不识,卿试言之。”畋曰:“此人父名国昌,在朝廷有大功,得赐姓李,生子克用,善能骑射,骁勇无敌,官封为兵马使。尝因受诏监筵,只因国舅段文初闹席,与克用两下拒言,克用大怒,一拳打落文初二齿,文初欲奏朝廷,克用性如烈火,即取出铜锤,将段文初打死。朝廷闻知,欲杀克用,赖众臣力救,得贬于直北沙陀歇马。克用一到彼处,训练军士,招集番兵四十余万,有五百家骁勇兵将、十二太保,皆无敌之士。此人生得左眼大,右眼小,黄睛绿珠,人皆称为独眼龙,自号碧眼鹕,每出阵有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个铁甲军,皆穿皂衣,号为鸦兵。今黄巢乃鸟巢也,谣言:‘群鸦人巢,巢必破矣’,须得此一支军来救取,方可无危矣。”
帝大喜,便问群臣:“淮可为使,前往直北取回克用?”
阶下一人进曰:“臣虽不才。愿往直北,调取克用人马,剿除巢贼。”帝视之,乃吏部尚书程敬思也。帝曰:“卿去甚当,奈外夷与中国,语言不同,人物亦异,克用心怀忿惧,未必便来。”敬思曰:“臣幼颇通番语:且与克用有一面之交,陛下赦其死罪,封克用官职,臣往以言抚慰之,彼必引兵来恢复矣。”帝曰:“封他何职?”敬思曰:“陛下先肯擢以重任,使克用得展其威武,方好举兵行事。”帝曰:“朕即封克用为忻代石岚破巢兵马大元帅,雁门关都招讨。”遂赐金银十车,金牌五百面,空头宣五百道,龙衣一套,玉带一条,更遣八员健将,五百名官军,金宝敕书,即日便行。一面遣人调取二十八镇诸侯,都到河中府会兵取齐,待克用人马到来,协同破巢。
十八镇诸侯:
函国公袁容、晋国公王铎、荆州王元、
泾原程宗楚、秦州仇公遇、寰州童弘真、同台岳彦真、华州韩鉴、曹州曹顺、兖州周顺、郓州赫连铎、河中府王重荣、幽州马三铁、定州王景宗、汴梁朱全忠、徐州支样、景州周太初、平州王用之、寿州张仲仁、莱州马君武、陈州刘从吉、孟州朱合爽、朔州唐大弘、邠州朱文、鄜州杨思恭、青州王敬武、干州王守存、覃州邵升昌。
欲知二十八镇诸侯如何破巢,且看下回分解。
卓吾子评:
袅巢占了上林一枚,只怕李鸦儿飞来,不得长安耳。
- 标签: 高中文言文
- 上一篇:残唐五代史演义·第七回
- 下一篇:残唐五代史演义·第五回
猜您喜欢更多》
- 《曹野人先生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 《陆九龄》阅读答案及译文
-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阅读答
- 《樗散生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 《卜式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 《李謩》阅读答案及翻译
- “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阅读答
- 《王守仁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 曾国藩《养晦堂记》阅读答案附译
-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阅读
- 《鸿门宴》阅读答案附翻译
- “阴兴字君陵”阅读答案附翻译
- 《战马记》阅读答案及解析附翻译
- 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分类解析---
- 《容斋随笔·谏说之难》阅读答案
- 高中文言文阅读《邓肃》附答案及
- 《祭鳄鱼文》阅读答案附翻译
- “昭义节度卢从史有贤佐曰孔君”
- 《帆山子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 《贾岛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 《河渠书》学案附答案
- 《徐霞客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 “朱山浙江归安人”阅读答案附译
- “章惇豪俊,博学善文”阅读答案
- 《满井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 《复鲁絜非书》阅读答案附译文
- “李自良,兖州泗水人。”阅读答
- 《邹孟轲之母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 《李光地》阅读答案附译文
- 《杨善会,字敬仁》阅读答案及译
与“残唐五代史演义·第六回”相关高中文言文阅读
精品推荐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