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三大才子
明代三大才子
明代三才子,是明朝解缙、杨慎及徐渭三人通称。
解缙(公元1369一1415年),字大绅,又字缙绅,号春雨,又号喜易,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公元1369年12月6日)出生在育水鉴湖(今吉水县文峰镇)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洪武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进士,授安福州判宫,迁太史院校书郎,除承务部、东莞县尹,在元末战乱中死于乱兵;父亲解开,二魁胃监,五知贡举,以父死节赠官参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母亲高妙莹,不但贤良淑慧,而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解缙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传说他自幼颖敏绝伦,其母画地为字,于褪概中教之,一见不忘。5岁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7岁能属文,赋诗有老成语;10岁,日涌数千言,终身不忘;12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解元);次年,会试第七,廷试与兄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选为庶吉士,读中秘书。明成祖时,人直文渊阁,进翰林学士,参与机务,后又兼右春坊大学士,一时诏令制作,皆出其手[1] 。
杨慎(1488~1559) 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众臣因"议大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他在被谪滇时,妻子黄娥伴送到江陵话别,所作的《江陵别内》表现别情思绪,深挚凄婉。《宿金沙江》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对,衬出离愁的痛苦。他临终前所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诗:"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叙述自己因病归蜀,途中却被追回的憾恨,深为感人。他也有一些诗作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怀。《海口行》及《后海口行》揭露豪绅地主勾结地方官吏,借疏海口占田肥私。他在诗中指出,"疏浚海口银十万,委官欢喜海夫怨",并呼吁"安得仁人罢此宴,亿兆歌舞如更生"。他在《观刈稻纪谚》中托老农之语,说"乐土宁无咏,丰年亦有歌。惟愁军饷急,松茂正干戈"。表现了农民遇丰年,却因军饷赋敛沉重而仍然不得温饱的贫苦生活。其他如《宝井篇》、《滇池涸》等,也是此类作品。杨慎的写景诗也不少。他叙写云南风光,描绘祖国山河,颇有特色。《海风行》写了下关的风:"苍山峡束沧江口,天梁中断晴雷吼。中有不断之长风,冲破动林沙石走。咫尺颠崖迥不分,征马长嘶客低首。"气势雄伟,有雷霆万钧之力。而《龙关歌》:"双洱烟波似五津,渔灯点点水粼粼。月中对影遥传酒,树里闻歌不见人。"写洱海夜色,渔舟灯火,月映水波,细腻清新。此外,杨慎又有描述、歌颂历史英雄、忠臣义士以至耕夫樵叟的诗,其中也不乏佳作[2] 。
徐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或署田水月,天池渔隐、青藤老人、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天资聪颖,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然而后来连应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于功名,“不得志与有司”。青年时还充满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孜孜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之中,并一度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于嘉靖37年(1558年)招至任浙、闽总督幕僚军师,徐渭对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事务多有筹划,并参预过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他在诗文中热情地歌颂了抗倭爱国的英雄,曾为胡宗宪草《献白鹿表》,得到明世宗的极大赏识。本以为能施展抱负,但后来 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自杀,徐渭深受刺激,一度发狂,精神失常,蓄意自杀,竟然先后九次自杀,自杀方式听之令人毛骨悚然,用利斧击破头颅,“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还怀疑其继室张氏不贞,居然杀死张氏,因之下狱,度过七年牢狱生活。 后为好友张元忭(明翰林修撰)营救出狱。出狱后已53岁,这时他才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开始著书立说,写诗作画。晚年更是潦倒不堪,穷困交加。 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其中只在张元汴去世时,去张家吊唁以外,几乎闭门不出, 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命运的困蹇更激发了他的抑郁之气,加上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放浪曲蘖,恣情山水”,一泄自己内心的情感,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人[3] 。
- 标签: 历史故事
- 上一篇:江南四大才子
- 下一篇:朱舜水的修身理念——”诚“
相关推荐
猜您喜欢更多》
- 【历史故事】姚崇神算身后事
- 【历史故事】火是怎样发明的
- 【历史故事】受尽鞭打凌辱 历史
- 【历史故事】古代避讳的笑话
- 【历史故事】中国的娃娃皇帝
- 【历史故事】蒙骗不了的皇帝
- 【历史故事】东汉时期的君子之约
- 【历史故事】死在皇帝怀里的鹞鸟
- 【历史故事】亡国皇帝讥讽奸臣
- 【历史故事】三年与三天
- 【历史故事】木在口中
- 【历史故事】丝绸之路简介
- 【历史故事】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路
- 【历史故事】丝绸之路与霍去病
- 【历史故事】丝绸之路与张骞
- 【历史故事】西汉时期外交家 张
- 【历史故事】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 【历史故事】历史上做太子时间最
- 【历史故事】唐宣宗 晚唐的小太
- 【历史故事】唐肃宗李亨身世之谜
- 【历史故事】唐朝有5位皇帝是死
- 【历史故事】唐太宗为何要亲手砸
- 【历史故事】唐玄宗封禅泰山轶事
- 【历史故事】唐玄宗割羊肉趣事
- 【历史故事】李世民14个儿子的悲
- 【历史故事】武则天名字的来历
- 【历史故事】唐中宗李显 史上最
- 【历史故事】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
- 【历史故事】汉武帝钟情荔枝
- 【历史故事】王莽 死后惟一被割
与“明代三大才子”相关的历史故事
- 明代宗朱祁钰为何没被葬入明十三陵
- 三国没有高富帅:曹操身高1米6
- 五千佳丽海选:明朝选后过七关
- 谁带来的大汉和匈奴“60年和平”
- 刑天舞干戚
- 唐僧舍利如何被日本人盗走的
- 唐中宗李显的窝囊生活
- 孔子为何对女人有偏见?
- 美味的人肉:历史上达官贵人的餮饕
- 武则天挑选男宠的三个必备条件
- 魏忠贤去当太监为何要自我阉割
- 清代皇帝一天的生活
- 凡是主张读经的人多别有用心
- 被康熙废黜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 朱元璋:能下厨房是“酸梅汤”发明
- 真实秦桧曾是力主抗金的强硬派
- 康熙为何要杀忠诚如狗的鳌拜
- 荒诞战国后宫:三人行必有汝父
- 李白相思对象:和尚道士多女性少
- 凭色富贵:皇帝王子床上的"同志"
- 唐女性爱穿“露乳装”
- 梁武帝萧衍为何四十年不近女色?
- 后羿射日
- 古代“城管”如何执法?
- 伯鲧息壤治水
- 李莲英拍慈禧马屁的绝招
- 古代皇宫为什么出现很多同性恋
- 薛宝钗的美好看吗
- 光绪帝神秘死亡的四种传闻
- 赵云之谜:死在妻子的绣花针之下?